劇場表演的風格化與時間情境《4.48精神崩潰》
11月
28
2014
4.48精神崩潰(南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4次瀏覽
宋灝(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沙拉.肯恩在自盡之前寫成的最後劇作《4.48—精神崩潰》(4.48—Psychosis)中,讀者遇到一位「病人」所經歷的自我折磨和自身分裂,即她與自己存在的掙扎:她不想活了,卻又無從致死。就此劇所營造的氛圍來看,人生介於娛樂與恐懼、渴求和絕望、興奮和失落之間,而生活似乎已經死亡。在「主角」面臨虛無感及死亡誘引之際,他覺察到自己被拋入絕然僅屬自己的存在,通過起起伏伏的內心探索,他尋求自身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在宋淑明的導戲策略下,肯恩的劇本由兩位女性演出,而這次的演譯哲學意蘊特別濃厚。由此表演來看,劇本中的人物被這樣的憂慮所襲擊:自己究竟要繼續生活,還是毋寧選擇死亡?當人的基本存在情形惡化而落入危機時,可能出現所謂的精神崩潰,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促使社會在「正常」與「疾病」之間劃分一條鴻溝。然而,依照這場表演所提供的體驗,落入疾病狀態的人未必不正常,他只不過暴露出我們大家通常所隱蔽、壓抑的人生矛盾和人生困境罷了!

根據佛洛伊德,基於「快楽原則」,人基本上追求生存,但同時卻為背道而馳的「死亡衝動」所支配。那麼,對個人如何離棄此種循環,肯恩不提供答案,但她敏銳地凸顯此原本情境,亦即海德格所命名「向死存在」:人人多少都會體覺到總有一天自己得死,因而人人會為了其尚未喪失的存在感到不安甚或畏懼。一生之路必然將我們帶到死亡去,生活本來意味著死亡。肯恩將此觀點推至極點,經由深刻親密的描述,讓觀眾體驗到「我會死,卻暫且無法死」。以此種情境為軸心的戲劇既非悲劇亦非喜劇,而這種無以解決的困惑就是表演製作的挑戰性所在。

導演讓此存在氛圍落實於一場密集的、展演方式卻單純簡約的表演。她用如心語一般的敘述,消解固定的角色分配,將獨白和對白之間的界限模糊掉,加強台詞的詩意,在內容、心情上顯現多處斷裂和轉換,創作出極為風格化的表演。

嚴謹細膩排練的成果是:在全空的黑盒子舞台上,演員的展演侷限於被縮緊的垂直光柱下,等於她們被囚禁在自己透過身體勢態和互動在此範圍內所開拓的空間,而為自身爭取「在場」。為了營構這種「在場」,即一種強烈的存在感,除了種種姿勢、聚焦的光束、短暫忽偬的樂音及投影之外,此表演還依賴宛如念詩的台詞風格。然而,另一關鍵在於任何表演不可忽略的因素,即時間。這種風格化工夫脫離劇情的時間序列和綿延,而在表演本身的時間狀態上下手。

此次演出特別講究的是近乎生活氣息的一種整體節奏:非常緩慢的開始——突然從演員的嘴巴快速地迸出一連串台詞——速率再度放緩——兩位演員的打鬥…裝在舞台後上方的閃燈持續散出約一分鐘之久極快速的閃光,刺激觀眾的眼目,並鎖定觀眾的專注。猶如一首樂曲一般,演員似乎從中獲得穿梭整場表演的「拍子」,而私密的表演才真正開始。經過種種變易,整齣戲開顯出類似脈搏一樣活生生呼吸的韻律,使得非常嚴肅的主題轉成一場樂舞起伏。這種風格化作用不再局限於光影、空間、身體及獨白,它也直接牽涉當下表演的律動本身。

《4.48精神崩潰》

演出|南風劇團
時間|2014/11/16 14:45
地點|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5展演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沒有華麗的舞台與服飾設計,單純俐落,完全聚焦於演員簡潔的對白與精湛的肢體動作,刻劃出整齣劇作的精髓,觀眾承接一波一波撕裂人心的剖白,激起一陣一陣深沉反思的漣漪。 (鄧昭義)
12月
02
2014
極具變化的聲音展演是本劇的重要特色。演員時快時慢、時而激昂、時而渴求,時而傾訴、時而嘶吼的聲音,頗具節奏性與感染力的被放大和突顯。在許多不可也不忍逼視的片段中,透過聲音而撫觸了痛苦的靈魂肌理。(林素娟)
11月
24
201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