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驚園》並不以傳統崑曲的唱腔演唱,但卻無處不充滿著崑曲的元素,雖是簡單的幾句口白,卻是高度藝術化、轉化成音樂語法後的表現。黃若的音樂顯然抓住了崑曲「寫意」多於「寫實」的特質。(武文堯)
1月
03
2019
若不以現代劇場導演手法,且以回歸傳統來看《南柯夢》的演出,我個人認為是成功的。從原本四十四折中,刪至十七折,保留了《南柯記》中作者想表達的醒時皆空,且未讓故事主軸偏離原本,並用了落葉蕭蕭而下的場景,增加了現代劇場的視覺感。(林維揚)
11月
12
2012
黃香  
《南柯夢》導演王嘉明從善如流,在只刪節不改寫文本的前提下,加上崑曲繁複的表演程式與嚴密的舞台規範,導演只能自重重限制中尋找自由,將特別能夠展現當代劇場精神的場面調度與舞台設計揉合融入崑曲藝術。(黃香)
11月
09
2012
相隔六年,從小劇場到大劇場,《戀戀南柯》瀰漫著「夢裏不知身是客」的感傷,還企圖以「觀看」為主軸,引出新的詮釋角度;而《南柯夢》則以意識流的手法串流夢境,無論手法如何,均折射出了人類集體潛意識底層的幽微慾望。(沈惠如)
11月
05
2012
企圖為某個單一劇目重新創造象徵符號、重新摸索色調與剌繡技法的創作思維,對於早就有著整套「穿關」製作規則的戲曲藝術而言,實為沒有必要之用心,而這也正是近年來戲曲新作屢見不鮮的共同問題。傳統出了什麼問題嗎?我們為了什麼而創新?或者反過來問:量身訂作有何不妥?難道戲曲服飾就只得停留在那幾種單調的色彩約束嗎?就後二個問題而言,老行話「寧穿破不穿錯」恐怕就是最佳的答案了。(高美瑜)
10月
30
2012
《南柯夢》面面俱到、腳腳有戲,但觀罷全劇,總覺得整體節奏略有拖沓,全劇表現稍嫌平乏。在〈花報〉、〈瑤臺〉之外無他的前提下,要如何重建回復近於全本的演出,實在是一項艱巨工程。當然不致於憑空生出、無中生有,而按圖索驥、循路而行,將文字立體化,可能是最保險的作法。因為此劇不似《牡丹亭》或《長生殿》,現世已存有多折經過歷代藝術加工、已然成為定制的典範精品,在此前提下連兜為全本的演出,結果如何?勝算可知。(張啟豐)
10月
29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