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關豈是這一片風景《南柯夢》
10月
30
2012
南柯夢(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12次瀏覽
高美瑜

由兩岸聯手打造、號稱「彌補了崑曲百年缺憾」之復刻大作《南柯夢》,日前於國家劇院盛大上演。出身自現代劇場的導演王嘉明,對於湯顯祖原著只進行刪減而不更動任何台詞,將原著四十四折戲,裁剪濃縮至十五折,分成上下兩本演出。其導演手法著力較深之處,是在最大程度保留崑曲演員唱念作表空間的前提下,利用數十根隨場景流動轉變序列的木椿,以及各種彷彿上了柔焦的光影,呈現出如幻似真的戲劇氛圍。堪稱是繼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之後,又一經歷現代劇場手法詮釋而不失崑曲寫意韻致之佳作。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服裝設計賴宣吾未能跟隨導演「以簡馭繁、傳統即前衛」的創作腳步,而試圖在這批新製作的服裝上,描繪出一整套完備的「蘇州園林生態系統」,使人物站在一起,猶如一幅構圖完整的畫作——「大主石(右相段功)旁有小山(殿前侍衛),中層穿插小樹、花草(太監、宮女),最高是山峰、仙樹、仙鶴(蟻王、蟻后)」(節目書)。

換言之,服裝設計把演員身上穿戴的行頭當作畫布,轉動豐富的想像力,將劇本裡的夢中蟻國與現實世界蘇州園林景致予以聯結,於是園林中的亭台樓閣、山水花草、蟲魚鳥獸,一一鉅細靡遺又擬真的呈現其上。如作單獨欣賞,或許會驚豔於創作者構圖之細膩、整體佈局之巧妙。但放到了戲曲舞台上,某種程度,剛好說破了這種藝術品項刻意留白給演員唱作表現的美學默契。披上新衣,演員彷彿成為了一具具行動畫架,有觀眾戲稱這就是標準的「帶景上場」。

儘管服裝採用的是蟒、靠、帔、褶、箭衣、斗蓬……等傳統戲服的版型樣式作為骨架,並且認真鑽研、斤斤計較著每一顆絨球的顏色、每一條穗子的質量,我仍必須指出,打從一開始,這種企圖為某個單一劇目重新創造象徵符號、重新摸索色調與剌繡技法的創作思維,對於早就有著整套「穿關」製作規則的戲曲藝術而言,實為沒有必要之用心,而這也正是近年來戲曲新作屢見不鮮的共同問題。

傳統出了什麼問題嗎?我們為了什麼而創新?或者我試著揣測創作者的角度反過來問:量身訂作有何不妥?難道戲曲服飾就只得停留在那幾種單調的色彩約束嗎?

就後二個問題而言,老行話「寧穿破不穿錯」恐怕就是最佳的答案了。

戲台是社會的縮影,歷朝歷代戲曲服飾,主要提煉自當代各社會階層的穿著樣式,直到明中葉雅部崑腔興起,士大夫階層美學品味注入,戲曲服飾逐漸朝向定型化發展。而後清代滿蒙統治,凡演繹漢民族之戲,仍因襲前朝舊約,至今已有數百年,整套規範嚴謹而完整,每一種樣式、紋飾、色彩都有其豐富且約定俗成的象徵意義。單就顏色來說,上五色「黃、紅、白、黑、綠」(未經混染的「正色」),和下五色的「紫、香、藍、青、粉」即可指涉出人物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若再揉以各種紋飾、樣式有機組合,角色的品格年齡甚至命運遭遇都可躍然其間。

因此,最後我們或許可以驕傲的回答,傳統戲曲種種程式規範並沒有什麼問題,亦非制約創作者的鐐銬枷鎖,無論是復刻舊作或打造新作,如能放下一定要「重新」創造些什麼的執著,而能致力於融通戲曲既有的凝練語彙,比起其他表演類型,相信將更有所依託。

《南柯夢》

演出|江蘇省演藝集團、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時間|2012/10/20 19:30
地點|國家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搬上現代舞台並不一定要符合現代人的觀點而加以翻案,更要處理的是劇作家未完善之處,不管是刪或增,這或許才是另一種「現代感」。(吳岳霖)
11月
21
2012
若不以現代劇場導演手法,且以回歸傳統來看《南柯夢》的演出,我個人認為是成功的。從原本四十四折中,刪至十七折,保留了《南柯記》中作者想表達的醒時皆空,且未讓故事主軸偏離原本,並用了落葉蕭蕭而下的場景,增加了現代劇場的視覺感。(林維揚)
11月
12
2012
黃香  
《南柯夢》導演王嘉明從善如流,在只刪節不改寫文本的前提下,加上崑曲繁複的表演程式與嚴密的舞台規範,導演只能自重重限制中尋找自由,將特別能夠展現當代劇場精神的場面調度與舞台設計揉合融入崑曲藝術。(黃香)
11月
09
2012
湯顯祖成功的在《南柯記》中開創「人寫」和「蟻寫」交錯的筆法,但無論過程如何引人入勝,不可忘記的是,最後的得道辯證,才是湯顯祖作劇的目的。就這一點而言,王嘉明的刪本,掌握得相當準確。許多湯顯祖極富創意的機趣言語,也因為劇本編刪而得到凸出。(林鶴宜)
11月
05
2012
《南柯夢》面面俱到、腳腳有戲,但觀罷全劇,總覺得整體節奏略有拖沓,全劇表現稍嫌平乏。在〈花報〉、〈瑤臺〉之外無他的前提下,要如何重建回復近於全本的演出,實在是一項艱巨工程。當然不致於憑空生出、無中生有,而按圖索驥、循路而行,將文字立體化,可能是最保險的作法。因為此劇不似《牡丹亭》或《長生殿》,現世已存有多折經過歷代藝術加工、已然成為定制的典範精品,在此前提下連兜為全本的演出,結果如何?勝算可知。(張啟豐)
10月
29
2012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