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在這個製作版本中最成功的,莫過於舞台場景的設計與呈現。這種呈現方式讓觀眾隨著四幕劇情的發展,在視覺上彷彿參與了一場藝術史上的名畫饗宴。
Sep
25
2024
導演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已參與過十七個不同的《瑪儂.雷斯考》製作,對於文本有著不可思議的熟悉度,導演詮釋也細微到一字一句。
Sep
15
2024
演出者擔任的是中性的使者,不帶私意的傳達信息,然而音樂家又如何在其中表現個人特質,讓作品與眾不同,正是宗教音樂最困難之處。
Nov
24
2023
是否是「傳統」(或稱古裝可能更精確)製作獨有的時代疏離感,讓這股力量強大的作品,在呈現時與觀眾產生了不必要的距離?
Nov
14
2022
其實《諾瑪》是齣地位特殊的歌劇:貝里尼的傑作被公認是美聲唱法 (bel canto) 的集大成之作,所以主要該用看的,還是用聽的?當然,進入劇場的觀眾 (spectator) 同時也是聽眾 (audience),無法二分。但此歌劇在演出史上的特殊,反而經典舞台製作屈指可數。
Jan
29
2022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所製作的皮亞佐拉《被遺忘的瑪麗亞》,音樂文本為十七個場景的探戈音樂劇場,每段音樂皆短巧且點到為止,⋯⋯本次衛武營邀請香港舞蹈家黎海寧執導,除了傳統歌劇既有的元素外,又增加了大篇幅的舞蹈使製作以視覺感受上更接近舞蹈劇場。以歌劇,甚或總體藝術的角度,筆者認為本製作尚有幾處美中不足⋯⋯(徐韻豐)
Sep
23
2021
《被遺忘的瑪麗亞》之所以能夠精彩,是透過音樂、舞蹈、文學、劇場完美的結合,且一次到位,梳理出錯綜複雜的意識形態,非僅劇情使然,是藉由文字刻劃瑪麗亞的各種形象。對於鑽研古典音樂技法多年的皮亞佐拉而言,探戈不僅是單純的大眾娛樂,更是傳遞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劉馬利)
Sep
23
2021
純粹的聲音藝術產生的神聖性,使得音樂成為宗教信仰儀式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尤其是音樂擁有敘事能力,往往能傳情達意於無形。只不過,聲音藝術本身不具形體、過於抽象,導致多數世人不易理解,或是在不知不覺中輕忽了它。(車炎江)
Mar
09
2020
無論是作曲家在創作上「打破傳統慣例」的精神再現、國際攜手共製,或從臺灣音樂史的歷史意涵以及聲響空間與遠端管風琴的應用來看,是不負亞洲首演之名。(陳威仰)
Mar
09
2020
NSO自2002年引入一連串歌劇製作,早年從「音樂會」概念起家,一來是考量製作經費,二來是當時歌劇市場尚在起步階段,以音樂會較為輕便的性質方便培養受眾,到了2020年,呂紹嘉卸任音樂總監,接下來NSO做為台灣旗艦樂團,下一步的歌劇製作將往哪裡去?(程皖瑄)
Jan
17
2020
替這個四年週期劃下句點的《諸神黃昏》,可以說是最讓人有感覺的一部,一方面來自華格納的作品,一方面也來自拉夫拉前衛劇團製作和國內外演出者的同心協力。(沈雕龍)
Oct
31
2019
不同於普契尼多數的「寫實歌劇」,此歌劇旨不在表述一個「寫實的東方」,或是敘說一個真實的中國故事,而是藉由一個古老的中國朝代,表達出西方人眼中那引人遐思、遙遠、神秘的「虛幻東方」。那三道艱澀的謎題,就讓此歌劇充滿了象徵性,也因此黎煥雄對杜蘭朵的許多「超譯」,是合情合理、富有深意的。(武文堯)
May
07
2019
在一段所有男、女舞者們,從慢步繞行坐椅至狂奔的過程,激烈搶奪僅有的位置,舞者似乎詮釋著,勝者為傲與敗者的落寞,在激烈的競爭下,尾聲由穿著硬鞋的女性獨舞者獨自站立於坐椅上,宛如強者生存孤立疏離的現實。(陳瑾瑜)
Mar
12
2019
「一桌二椅」的概念是相當好的出發點,但在實際運用上應是相當困難的,如何讓寫實的一齣歌劇,朝向寫意的、京劇式的、充滿象徵元素去發展,還必須與所有環節相配合。(武文堯)
Mar
05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