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記》由明代湯顯祖所作,至今約三到四百年的時間,未曾有任何傳統戲曲劇團搬演,儘管有演出,也僅止於其中一折〈瑤臺〉,最常被搬演上舞台。而今由兩岸合作,共同補了這百年的缺憾。《南柯夢》在搬演之時,除了大陸江蘇崑劇團的專業演員們,如單雯、施夏民等,也請到了台灣當代劇場導演王嘉明先生來執導玉茗堂四夢之一的《南柯記》。本文欲討論的在於現代劇場與傳統戲曲的結合所帶來的改變,以及重新搬演後的影響等。
此出傳奇崑曲的演出,特邀當代劇場頑童王嘉明執導,觀眾可能有所期待的是,由當代劇場導演所執導下的傳奇崑曲,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新變與影響?而筆者好奇的是,究竟大家在觀看《南柯夢》的演出前,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去等待這樣一齣經典呢?王嘉明在執導這齣崑劇之前,便告訴大家了一件事:他並不會用現代劇場的概念,去破壞傳統的戲曲形式,包含唱念作打、音律、曲牌、唱腔等。所以,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出來一件事,不會有任何後設的觀點,不會有任何現代劇場所產生的,疏離、破壞等手法。所以觀眾們應該要安分地觀賞傳統戲曲,而不能有能夠期待的想法了嗎?
事實上,這齣崑劇演出,在舞台、燈光、服裝上已有些許的變化。在舞台上,使用了懸吊的舞台布景,還有後面出場的大型、曲型背景,試圖和現代有所結合,雖說如此,但舞台仍保有傳統中的清雅簡潔。而燈光設計也相當的前衛,在最後〈情盡〉一折,萬物歸天,瑤芳公主出場時,利用很多的塊狀白燈閃爍,試圖做出現代劇場的前衛性,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燈光設計,些許破壞了原本傳統戲曲中應該有的和諧感,看來非常詼諧且違和,容易引人發笑。但以上討論到此,崑曲本身的結構是並未被支解的。
若不以現代劇場導演手法,且以回歸傳統來看《南柯夢》的演出,我個人認為是成功的。從原本四十四折中,刪至十七折,保留了《南柯記》中作者想表達的醒時皆空,且未讓故事主軸偏離原本,並用了落葉蕭蕭而下的場景,作為結束,在這樣傳統的導演手法中,增加了現代劇場的視覺感。然而,一定仍非常多人有所疑問,在這個時代下重現《南柯記》的原本,就當代而言,是為了什麼樣的意義而去執行呢?還是僅只是為了彌補這百年來的缺憾呢?
就一般的傳統戲曲在演出舊本戲時,通常用的是主排(演),去排演一齣戲。而今天特別邀請到王嘉明作為此劇的導演的用意是為何呢?除去了燈光、走位等技術問題,我個人的想像是,大多數人會想看到的是,導演有沒有自己對文本有新的詮釋手法和技術呢?還是固守傳統的演出方式?如果是固守傳統的方式搬演一齣戲,而重現的意義在於何處?而導演的身分在於這齣戲之中,又有多少的份量存在呢?這次的搬演是值得我們去討論和質疑的。是為了傳統而傳統,又或為了新變而重現?這兩種觀點在我的周遭一直是被拿來討論的,而這的的確確是當代在搬演傳統劇本要去面對和深思的問題。
《南柯夢》
演出|江蘇省演藝集團、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時間|2012/10/20 19:30;2012/10/21 14:30
地點|國家戲劇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