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點 林真宇 真實與虛擬相遇,Guesthouse平台從利物浦出發要往哪裡去? Guesthouse 演出過的某個場次、每種形式,也如同一間間客房,為未來實體與線上整合的可能性,預留了再訪的空間。(林真宇)
深度觀點 張敦智 次文化的非暴力反擊——從劇場的2.5次元作品與「鳥組人演劇團」談起 由於這類美學風格有其自成一格的產業、文化、與價值,在主流社會的長期忽視、與該圈子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閉下(兩者相輔相成),與圈外人存在著不小的隔閡。因此,當其在劇場掀起旋風,對於熟悉戲劇藝術、卻非該族群的人而言很自然地感到錯愕。其中包括了各種疑惑⋯⋯(張敦智)
其他 不和諧開講 2019TT不和諧開講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音樂場 側記 講座雖有定題,但題目中未及涵蓋的「音樂」仍是值得持續關注⋯⋯「音樂」不只分中西方、不只有古典或民族音樂,劇場中的音樂設計也是音樂,還有現在許多解構音樂性、前衛的音樂藝術,都在擴充著音樂領域,因此將來勢必有更多談論音樂的方法,而樂評能怎麼寫,也會因此轉變。這一場座談,先邀請大家一同回到初學者身份,透過四位講者的音樂歷程、樂評書寫、編輯經驗對談中,展開探索樂評的探討開端。(評論台編輯)
其他 不和諧開講 2019TT不和諧開講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圓桌共談側記 把虛幻化化作白話,是以下幾個尖銳但關鍵的提問:評論書寫對象是誰?多少評論對象被忽略,原因為是什麼?評論是否有可能對市場端產生影響?再來,是評論人的書寫能力如何?知識背景又怎麼支撐?上述的提問再再提醒,評論不只會是劇場史、藝術史的一部分,同時具有傳播功能,且在社會史上佔有一角。從這裡便生出了今日幾個看似艱澀,實際上與從業者息息相關的座談題目。
其他 不和諧開講 2019TT不和諧開講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三講側記 2019「不和諧開講」邁入連續第三週。表演藝術評論台站長紀慧玲開場,表示淒風苦雨、外頭有歌唱大賽的夜晚,講座內容考驗同時參與者體力與腦力。今夜上下半場題目分別具聚焦與發散性質,前者由徐瑋瑩主講、蘇威嘉回應「舞評論/述之自由與不自由——以驫舞劇場《自由步》舞評為例」;後者為由傅裕惠主講、周慧玲回應「評論的歷史性/在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