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於大多數劇場作品的售票困境,《自由新鎮1.5》開賣後,五千張票券秒殺。演出當天據說有紛絲在早上八點就到了演出場地等候晚上七點半才開演的演出,演出後,就算微雨,也沒有消解任何周邊商品的吸引力。這樣比擬演唱會熱潮生態,可能是劇場創作者魂牽夢縈想實現的未來景象⋯⋯究竟是怎麼樣的背景,成就了這幅景象呢?這集,邀請評論人王威智來聊聊他眼中的《自由新鎮1.5》⋯⋯
不同於大多數劇場作品的售票困境,《自由新鎮1.5》開賣後,五千張票券秒殺。演出當天據說有紛絲在早上八點就到了演出場地等候晚上七點半才開演的演出,演出後,就算微雨,也沒有消解任何周邊商品的吸引力。這樣比擬演唱會熱潮生態,可能是劇場創作者魂牽夢縈想實現的未來景象⋯⋯究竟是怎麼樣的背景,成就了這幅景象呢?這集,邀請評論人王威智來聊聊他眼中的《自由新鎮1.5》⋯⋯
來囉!這一兩年往返臺德兩地,行蹤神秘的舞評人樊香君,終於被抓到二台來聊舞了。 對編舞家鄭宗龍有著長期關注的她,會怎麼看這次的《定光》呢?
十集的電視劇集,濃縮成180分鐘的劇場版本,還加入全體觀眾一起App投票的安排,劇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看起來是什麼樣子?這集《我們與惡的距離》Key Words 有:改編、影視、劇場、真假民主、導演風格、論壇劇場⋯⋯其他的,我們邊聊邊找。
臺中歌劇院2020年駐館藝術家包大山,以自己即將出版的繪本作品與劇場導演洪健藏、劇場演員黃凱臨合作,改編成為在小劇場上演的《Run》。作品長度一小時的《Run》利用簡單卻變化性高的舞台裝置,營造既真又幻的劇場感,聽聽看完演出的評論人羅倩,以及陳昱君一起聊聊。同時,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紀慧玲,分頭去看了盜火劇團在員林演藝廳的駐館計畫第三彈《銀色異夢》。盜火劇團與在地的年長者以「夢」為主題,又呈現了怎麼樣的作品?
2019年在衛武營登場的普契尼歌劇《杜蘭朵》跨國共製,今年2020再度同地搬演。觀賞了現場演出的白斐嵐、車炎江,在本集來聊聊。從歌劇原著、技術條件,從創作者、觀眾的角度,分析歌劇的前世今生——生於西方的歌劇,怎麼樣在台灣而生?
「線上推理 X 實境體驗 X 現場演出」,在演出之前,甚至買票之後,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只知道「限定時間請至線上專屬網站完成解謎,就可收到當日演出地點」。這個神秘的演出,就是黑眼睛跨劇團在今年2020終於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揚帆》,這個據說在五年前就完成的劇本,排除了疫情的限制,將演出場地搬到戶外;經由一份「古文件」引起觀眾的好奇,在演出當日開著遊覽車,把觀眾們一起載到了基隆和平島,和故事中的「角色」碰面⋯⋯
一路到2020,不斷好評加演,場次已經破百。我們想聊聊,關於「定目」這件事,劇場有了相應的資源嗎?首演版過後的重製,常常改換演出地點,不同大小、不同技術條件,演員們又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狀況?有足夠安穩的排練條件嗎?商業如何商業?劇場可以怎麼劇場?
一點五集延續第一集來聊第二「林」,編舞家林素蓮在新點子端上《從一數到五》,觀眾評價兩極,有人超愛蒙太奇的霸氣拼貼,就像人生;有人說看不懂在跳什麼,舞蹈不像舞。不過,不同人意見不同不稀奇,同一個人頭腦裡也意見分裂,就很有趣。
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演出讓人眼花撩亂,你趕上了哪一齣? 第一集,先來聊聊新點子實驗場的舞蹈演出——林宜瑾《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