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歌仔戲戲迷來說,此戲的超強賣點,毫無疑問是絕無僅有的「夢幻卡司」。就歌仔戲特有的「坤生文化」而言,主要指的當然是一向互別苗頭,王不見王的超級小生們。這次竟然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個!」怎不教粉絲們失去控制 !?(林鶴宜)
對於歌仔戲戲迷來說,此戲的超強賣點,毫無疑問是絕無僅有的「夢幻卡司」。就歌仔戲特有的「坤生文化」而言,主要指的當然是一向互別苗頭,王不見王的超級小生們。這次竟然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個!」怎不教粉絲們失去控制 !?(林鶴宜)
新編劇目創新曲調個人風格強烈,細膩動聽。其甚者,因為創新比例超過傳統,「歌仔戲音樂劇」於是出現在舞台上,可以說將歌仔戲音樂帶入了一個新紀元。其間著名的作曲家,包括周以謙、柯銘峰、劉文亮、陳孟亮、黎瀚江、莊家煜、李哲藝、陳歆翰、朱蔚嘉等,人才輩出。(林鶴宜)
一種不帶文藝腔的,不過度強調「精緻」製作的通俗歌仔戲隱然成形。就像過去的國軍文藝中心一般,大稻埕戲苑已成為以歌仔戲為主的現代內台通俗劇場。到目前為止,雖然只是單一的劇場經營案例,卻讓我們看到通俗劇場「重返內台」的可能性。(林鶴宜)
直逼三億的成績,證明偶像和娛樂果然能使票房告捷,儘管它難免必須犧牲一些些深度。但只要能讓冷門的民俗藝術走出「民俗藝術村」,也許就在不經意的驚鴻一瞥,都能讓大眾找到親近民俗和藝術的途徑。(林鶴宜)
冒牌小生奇米和「獨自牽著孩子的戲班苦情小旦」身影連繫起來。過去是奇米和他的母親小鳯蓮;現在則是苦旦小晴和她為阿義生下的孩子。帶著無比的淒涼,這樣的身影同時也透露戲班母系為主的強靭。這一條側寫的線,無疑是編劇深化戲班生活觀察的神來之筆。(林鶴宜)
《兄妹串戲》是傳統劇目,「當代」以令人驚嘆的巧思,將之改編為介紹戲曲藝術的串聯橋段。擔綱的林朝緒和錢宇珊表演能量驚人,讓觀眾見識到傳統戲曲對演員身體的訓練和藝術的精緻。(林鶴宜)
戲班就像一所小型的戲劇學校,這種學校只收「住宿生」,每一位學生都是全天候學戲,沒有下課時間。明華園並不刻意訓練兒童演員,完全是基於場面的需要。在一般演出中加入小孩表演,常能引起觀眾的熱烈反應,大大提高娛樂效果。(林鶴宜)
意想不到的是,《大願千秋》編劇陳道貴一改過去明白宣教的寫法,以劇中人金喬覺的抉擇,刻劃其對滾滾紅塵的觀察和對世人的悲憫;不再像《六度經》裡的無憂國王子,所有關鍵動作,都需要升天為佛的父母顯靈指示。這樣的格局跨越了宗教的界限,說的是一種思想,不必為傳教。(林鶴宜)
歌仔戲即興演出的訓練,對演員表演,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呂雪鳳第一次拍電影《當愛來的時候》,就獲得第四十七屆(2010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唐美雲第一次演電影《一隻鳥仔哮啾啾》,也入圍第三十四屆(1997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這來自於他們的環境和訓練,這套方法,是值得被重視和轉化的。(林鶴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