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看似雜亂毫無章法的每段,實則像樂譜演奏般的明確,因此在一小時的演出中,隨著樂章時而躁進,時而穩定,時而歡笑等情緒渲染,一點都不顯疲憊。(劉秀汝)
最後的⟨和平頌鼓⟩擊樂貫串全場,與台下觀眾一起歌唱的設計,使得曲子更加靈活,由低音擔當主題旋律,彈撥樂琵琶、柳琴、三弦的綴飾,台上台下人聲和諧。使人想起⟨樂記⟩中:「樂者,天地之和。」

音樂會的進場,便可以看到舞台上方的橫幅投影,一整片的綠色樹林,伴隨著蟬鳴,預告著這場演出的氛圍。接著樂手用閒散的姿態,一個一個慢慢地進場 ……

馬寇爾與NSO在這場音樂會中雖然實現了一場完成度相當高的演出,在細節處理上仍有許多進步空間,兩者之間似乎仍須時間磨合。當前新顧問(準總監)與樂團仍處在合作關係起步的接段,還未培養出良好的默契與演出風格,但筆者相信隨著時間的增長,未來馬寇爾必定能讓NSO呈現出一種不同的音色與表現風格,兩者之間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武文堯)

《萬華大鬧熱》音樂祭所挑選的地點除了因為有青山宮遶境的地理位置意義之外,今年所挑選的地點更是完美的結合當地的文化樣貌,⋯⋯在前往富含現代感的流行音樂表演之前,遊民和性工作者便存在於這些音樂活動樣貌中,但是在這樣的表演活動安排下,這些地理位置所存在和音樂場景不搭嘎的人們,卻會顯得格外凸顯當地的在地文化。(宋運川)

如果日常果真是敘事最常面對的難題⋯⋯那麼,放棄語言,或許會是值得一再嘗試的敘事手段。噪音印製的《虛擬日常》一開始最讓人期待的,便是舞台四角各放著不同樂器⋯⋯(趙弘毅)

高雄市國樂團的演出一向以樂音和諧見長,團員人數雖然不及北市國、台灣國、桃市國之多,然而在詮釋樂曲時亦能恰如其分,不會因此少了樂音的深廣。這場演出從頭到尾都是滿滿的情懷⋯⋯(王亭又)

女高音左涵瀛為臺灣少見的戲劇女高音,近年來常受邀回臺演出,也印證了作為義大利劇院獨唱歌手的堅強實力,面對龐大的樂團編制,仍游刃有餘地展現戲劇女高音的音質光彩。而下半場的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在指揮殷巴爾獨特的演出風格裡⋯⋯(黃于真)

台灣揚琴樂團對於揚琴的推廣不僅侷限在委託創作揚琴合奏曲目以及偏鄉教育巡演等,更是在音樂風格轉換的嘗試,或是聲響概念上限制的突破,都不斷地在改善中進步及蛻變。(李艾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