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蔡佩伶(2025年度專案評論人)
《文武天香》是劇作家蔡逸璇獨立創作的歌仔戲作品。描述歌伎金瑤芳、落難文人林文德和捕快陳宣武,三位天涯淪落人在天香樓相遇,意外揭露彼此深藏的過去,他們的未來也隨之丕變。【1】
2022年在大稻埕戲苑第九屆青年戲曲藝術節首演後,已有諸多評論。【2】有文本分析為主(簡韋樵,2022),或從作品議題、表演及音樂等面向切入(游富凱,2022;蘇恆毅,2022),均展現清晰觀點。三年後,《文武天香》應臺灣戲曲中心策展邀請重演。兩次演出演職陣容大異,自然生成不同的作品樣貌。本文聚焦首演及重演的演員詮釋變化,並思考作品重演的可能延伸意義。
形與情的不等式:重演即新製
歌仔戲作品呈現的最小單位,或許是演員搭配音樂,使用台語聲腔發展相應的唱作段落。
本次重演版《文武天香》相較首演版,劇本情節大致相同,僅第四場林文德和陳宣武對飲後加入一小段京劇《貴妃醉酒》折子戲。主要調整之處為演員換血、文武場樂團擴編以及舞台設計。重演版由古翊汎飾演落拓文人林文德,吳承恩飾演捕快陳宣武,鄭紫雲飾演天香樓主金瑤芳,詹佳穎分飾吳闆/鄭主簿,禤宇夏分飾小梅/小孩。而首演版則是客家戲生行演員馮文星、馮文亮分別出演林文德及陳宣武,現代劇場演員張千昱分飾吳闆/鄭主簿,其餘角色未更動。
若就演員背景來看,重演版陣容趨向歌仔戲,而首演版有客家戲及現代劇場背景者加入,可見清晰的跨界戲曲成分。戲曲具有演員劇場的特質,也可以將演員劇場視為觀眾部分潛在期望;這同時意味著,相較於不可見的編導組合,戲曲作品可見的門面實為演員。於是改變演員陣容,形同全新製作。
文武天香(毛斷計畫提供/攝影蔡耀徵)
就演出狀態觀察,重演版的狀態有些微妙;三位主演在角色詮釋上溫差鮮明。古翊汎飾演林文德,他火力全開,初登場奪酒豪飲浪形張狂,儼然以前輩之身開闢戲場;曲情身段跌宕起伏,力求褪去自我,深描角色幽微心聲。吳承恩飾演陳宣武,他在濃重武戲身段之間,點綴微表情如環視、張望、呆愣、憨態、似悲似喜,搭配講究尾韻圓收的低吟唱腔,與戲段情境相應的日常身姿,自戲曲表演的行當形態向外觸及些許方法演技面向,嘗試建構非典型角色的立體度。林文德、陳宣武二人對手火花燦燦,在戲曲身段與潛台詞的縫隙,流瀉男性互動的競合處境。鄭紫雲再演金瑤芳,這次不見身陷文、武二男情劫的旖旎迷醉神色;唱作定在花旦、正旦行當範圍內,表演側重《桃花過渡》及《白蛇傳》兩段戲中戲,其餘與男角對手的交會戲段,詮釋相對程式化,導致情味和潛台詞淡漠,亦干擾角色成像。金瑤芳深情不再,她成為天香樓裡唯一的清醒者。天香樓的浪漫意象,出於非常態的真情,那是歌伎金瑤芳接住疏離遁世的文人林文德,二人同聲和鳴相濡以沫化生。當金瑤芳無情,浪漫基調便隨其理智而消解;劇中流轉在二男一女之間的多線並存情感關係應聲碎裂,劇作其後潛藏的一抹物哀情調也散盡。
首演版三位主演展現相對均衡的合作關係。馮文星飾演林文德,其身形正對文生形象,角色詮釋在癲狂面的流動感頗佳。馮文亮飾演陳宣武,武戲身段俐索有勁,契合武生此一戲曲行當所界定的美感認知;觀眾會見到合乎行當期望的親切表演狀態。由於馮文星及馮文亮本身為客家戲演員,大量台語台詞及歌仔戲唱段的聲情表現較壓抑。其擅場並非語言,而在戲曲身體與行當一系列非語言的形式展演。此外,二人的外型造就鏡像,對視情節的呼應更具體。鄭紫雲首演金瑤芳時,在曲情、演技較明確表現出角色的欲望流轉,涉及互動的台詞前後會設定空拍或神情變化輔助,藉此鋪陳角色情感動向。儘管首演版的演員整體呈現較為工整,金瑤芳的真情,讓天香樓這個類戲園空間更貼近作品所設定的烏托邦,得以容下一幫背景不明的零餘者。
反思重演意義:戲曲美學的總和辯證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當觀眾觀賞視角底定,那股戲從演員而來的渴望,影響戲曲作品在觀眾內心的終端樣貌——以演員為主體的單向輸出機制。
文武天香(毛斷計畫提供/攝影蔡耀徵)
無可否認,觀眾目光聚焦演員之「形」。形是行當認知和演員真實形象的混合重影,被設定成識別演員在角色、表演到能力的第一道判準。然而,戲曲實為多表演元素集成的複合體,核心追求是曲貴傳情。「演員扮演」在新編戲演出的實踐脈絡中,作為銜接現實與作品之間的情景連結者;演員扮演行為攸關戲外到戲內的建構,從行當/技藝延伸角色/情感,進而生成作品世界。換句話說,扮、演實際上是兩個獨立概念的串連;扮是何以應用戲曲行當技藝立樁,演是何以動用個人經驗延伸詮釋角色情感為角色賦形,扮演共同擴展作品世界,召喚觀眾涉入。
新編戲是戲曲未來的探索者,欲擴張戲曲美學邊界。曲貴傳情的核心追求,在此成為指引創作者在戲曲固定格式內突破創發的隱藏鑰匙。《文武天香》作為一部新編戲,重演若止步於復排——還原首演樣貌,似乎降低了新編戲的存在價值,而是馴服現實。在當前擁抱全新製作的生態之下,重演機會彌足珍貴。對於一個談失去與新生的作品來說,藉重演持續精修進化,或許是超越時間作用,試圖抵抗消亡的筆直路徑。
注解
1、參考自毛斷計畫:《文武天香》|2025傳藝金曲劇展節目介紹(瀏覽日期:2025.07.07)
2、參見簡韋樵:〈渺小犧牲在大歷史中的無力感《文武天香》〉,刊載於「表演藝術評論台」(瀏覽日期:2025.07.07);游富凱:〈在大時代中對話傳統、質問當代的《文武天香》〉,刊載於「表演藝術評論台」(瀏覽日期:2025.07.07);蘇恆毅:〈個體在大時代下的向內退隱──《文武天香》〉,刊載於「表演藝術評論台」(瀏覽日期:2025.07.07)
《文武天香》
演出|挽仙桃劇團
時間|2022/03/19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文武天香》
演出|毛斷計畫
時間|2025/07/06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