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遊戲本質、窄化參與想像的廉價電玩展售會《柯基托斯》
11月
25
2014
柯基托斯(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9次瀏覽
黃鼎云(特約評論人)

觀眾「參與」作品的方式有很多,不管是傳統意義下的觀看者、接受者,乃至關係美學中對觀眾詮釋作品空間的重視與解放,直至近年設法將觀眾至於作品生產環節中觀念,發展各類型參與式創作。大體而言,從單純欣賞、感受作品的觀眾到觀眾作為生產作品的一部份,除了是整體藝術環境試著不再以藝術家作為唯一生產的發言者外,同時也反覆辯證當代藝術中極難擺脫的政治性蘊含。

《柯基托斯》以類型化的語彙-電玩、多媒體、音樂、舞蹈、劇場作為宣傳字眼,拼湊出今日最火紅同時也最受質疑與挑戰的「跨界」一詞。其中電玩的部份暗示著最高的參與性,也是整個作品最突出的賣點。然而,實則是一場音響效果極差、缺乏劇場整體藝術觀念、演出結構安排呆板、電玩參與遊戲性貧乏、多媒體影像語言俗套、舞蹈如同雞肋般的音樂會演出。

這場標榜著上述多樣類型的展演,特別提醒觀眾提前到場,除了現場有裝置文件展覽可先欣賞外,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希望觀眾能透過手機、平板等裝置,連線參與待會演出中進行的遊戲。而這款遊戲正是近兩年頗受好評的音樂節奏遊戲「Cytus」。「Cytus」是由台灣遊戲公司雷亞(Rayark)所推出的節奏遊戲,透過APP方式下載,於2012年上架。由於遊戲視覺風格精美、音樂多樣豐富與情節設定的吸引力,短短時間造就相當高的下載人次。並於2012年、2013年於台北傳音音樂空間(Legacy)舉行具有募款性質的誓師音樂會演出。

《柯基托斯》在靜態展演的部分主要分作兩類,一類多半是仿生型態的互動裝置,另一類則是聲音採集的互動裝置,以簡單的字卡詢問題目,邀請參觀者錄下答案。現場演出部分大體而言是音樂會的基底,原遊戲中的音樂改編演出,同時配合投影而出的節奏圖像,邀請參與者透過手上的登陸的裝置同步遊戲,因登陸的網址不同,將現場觀眾依顏色分作四隊。

演出進行中,投影的節奏圖像時現時隱,但個人裝置上的影像就是一個按鈕的介面,既看不到得分數也看不到當下點擊成功或失敗的反應,因此參與感大打折扣。過程中,我不管按或者不按,所代表的隊伍於大螢幕上的分數累積速率並無明確改變,而當我觀察身邊其他觀眾紛紛因無聊或缺乏參與感,放下手上的裝置時,大螢幕上的計分數仍舊勤勞地跑著,當然這樣現場的觀察並不代表全部,也不能直接指稱該展演宣稱的遊戲性全屬於觀念層面,然而確實的改變與控制正是遊戲的迷人之處,在量體數只有百來人左右的環境中,參與者無法感覺參與的結果,很難不認為舞台上顯示的資訊與實際情況的落差,彷若看著Youtube上玩家示範遊戲攻略長達四十五分鐘,而且沒有任何解說。雖然,我們並不能斷言標榜互動的作品若有「預先設計」其演出就毫無價值,然而遊戲型態的參與能讓玩家/觀眾投入,便在於控制的有效性所產生的情緒交換。不管能否改變其結果,都應分分秒秒引領觀眾有機會改變的「參與感」的營造,即便退到這層面,本演出仍是功虧一簣。

另一方面,這融合著多樣元素的展演。與其說劇場作品演出,不如說花錢買票入場的產品發表會,不解舞台只用了原展演空間一半不到的場地,卻寧可讓觀眾疲於左右轉頭的欣賞,空間扁平本可作為創作方法,但外加整體調度的僵硬更讓人不知所云。影像部份,穿插遊戲原有質地圖像與廉價小清新MV影像,風格不一統也無所謂,但連統一調光都懶,鑿之無力的貧血抒發令人慌張。舞蹈部份不見身體,也無法思考運動,只見該有機器人就有機械樣貌的刻板印象,出將入相很是尷尬,如同野台簽唱會或博覽會showgirl站在多功能舞台上扭擺,幸運地成了吉祥物,就只少了旁邊有個CEO在揭幕或剪綵。

本次由雷亞公司授權,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的《柯基托斯Code:Cytus》究竟在授權之餘、資助之外,作為一次藝術展演的實驗(或噱頭),有別於雷亞公司自辦的募款誓師音樂會,可能有什麼不同?又或者,相異無幾,還硬生生少了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狂熱奇觀。

《柯基托斯》

演出|樂乎乎工作坊
時間|2014/11/22 19:45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多媒體或科技想要進入表演領域時,很常忘記了技術的驚奇只能撐30秒,而能讓觀眾對演出保持關注,卻是建立在人性而非技術上。這實在值得我們反思。(富于庭)
11月
25
2014
作品中意圖呈現在跨領域作品的創作手法,「多媒體」、「音樂」、「電玩」、「舞蹈」、「劇場」是否流於拼貼?而文宣中提及「探討當今科技時代的最初人性」透過此作品抽象的虛實表演,實難以感受。(陳美君)
11月
25
2014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
結合飲食、玩樂等體驗的沉浸式演出,大概在COVID-19疫情於台灣爆發前達高峰(2019年、2020年),隨後因疫情各種限制而接近覆滅。不過,隨著疫情趨緩、限制鬆綁,這類沉浸式演出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村喜事》在這波趨勢裡,有效結合眷村美食與環境、辦桌習俗與氣氛,在新開放的空軍三重一村裡頭,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真的辦了場喜事。
12月
20
2023
本文聚焦有別於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延時性展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或「計畫型創作(project art)」涉及現場展演等等呈現形式,而是具有特定時間長度且約定俗成下觀眾需全程參與、並不鼓勵觀眾自由進出的劇場作品為主要討論對象。
12月
18
2023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