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這也是導演高天恒最擅長的手法:在一個正在進行的事件中,以意料之外的轉折導向到一個不易預知的結果。當然,效果呈現的喜好也因人而異,但可增添看戲帶來的趣味性。(林煒盛)
11月
27
2019
1582
1月
03
2018
1127
5月
10
2017
873
喜劇方式探討人生必經的四道習題,來體現「生、老、病、死」的不同面向,最後對於死亡及別離的展現,更是以幽默但不失焦點的呈現如何以微笑來面對離別。(蘇家榆)
5月
10
2017
1319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由青年小提琴家黃俊文與伴奏黃海倫帶來的尼爾森《A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黃俊文有著深厚紮實的基本功,音色非常漂亮,論及姿勢與手型都非常漂亮,由運弓與音準看得出基本功著實下了番功夫。(武文堯)
7月
14
2015
497
錄像施展魔力,不僅引出了另一層「非在」的時空象限,與舞台實存對照、對話,並且增生不少文本之外的想像,同時也驅散了群鬼幽魂。演出過程就像是王翀與易卜生之間的對話過程,看似貼近契合,然始終保持距離。(吳政翰)
6月
15
2015
677
11月
25
2014
744
作品中意圖呈現在跨領域作品的創作手法,「多媒體」、「音樂」、「電玩」、「舞蹈」、「劇場」是否流於拼貼?而文宣中提及「探討當今科技時代的最初人性」透過此作品抽象的虛實表演,實難以感受。(陳美君)
11月
25
2014
757
電玩、多媒體、音樂、舞蹈、劇場作為宣傳字眼,拼湊出今日最火紅同時也最受質疑與挑戰的「跨界」一詞。然而,實則是一場音響效果極差、缺乏劇場整體藝術觀念、演出結構安排呆板、電玩參與遊戲性貧乏、多媒體影像語言俗套、舞蹈如同雞肋般的音樂會演出。(黃鼎云)
11月
25
2014
815
整齣戲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舞台上所有看似冰冷的元素,到了周東彥手上卻輕易的穿透冷冽,在我和我自得其樂的既真實又虛幻的午茶時光裡,凝聚成一顆火苗,瞬間點燃。(劉容君)
11月
18
2014
1213
舞者只是在光影、象徵層次上作為城市內在的血脈、肌理。在〈移動.城市〉中,舞者好不容易開始在方形柱間,具動能的竄流與奔走,卻為了處理方形柱之間必須的位移,在光影效果間迷航,在音場能量中被消磨,只顯徒勞與扁平。(樊香君)
11月
18
2014
705
全戲瀰漫著一股過度浪漫化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輕到重量從未發生亦從不存在,而是混沌開始即為一片空無,不知何謂有我。基於鬆散、隨行式的架構,乘著影像、想像而恣意漫遊,然而,飄飄何所似?最後,無奈始終佇足原地,原來盡是自言自語。 (吳政翰)
11月
07
2014
745
劇場與觀眾的關係,也是一種我與我,台上台下看似牆兩頭的陌生,卻總可以最是貼近。導演與演員在劇場中共同創造了這樣一個有機的場合,將我們最是熟悉的日常置於其中。(呂筱翊)
11月
04
2014
913
在小說跟演出之間,蝴蝶書展示了認知與真實的世界間的壕溝。駱以軍小說片段再現,從單朗讀、圖尼克夫妻重現小說故事中的夫妻,形象與文字統一的狀態開始。也凸顯了世界的複雜──文字形容的不一定是看到的存在。(陳亮伃)
9月
30
2014
684
魏瑛娟以影像圖片、抽象式黑白兩塊平板,來代替場景的變換,仍需要以具象對話、演員互動的血肉,來填補偌大舞台的空洞,卻往往反身被吞噬在如此巨大無底的文字空缺裡頭,而忽略或忘記能在舞台獨特的說故事方式究竟為何。(葉根泉)
9月
03
2014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