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展演空間的隱性抗議:覺醒音樂祭的超暖身場 「黎明前夕:危機四福」
7月
19
2018
B FESTIVAL(八十八顆芭樂籽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0次瀏覽
馮祥瑀(專案評論人)

覺醒音樂祭(Wake Up Festival)是近年來台灣重要的音樂祭之一,自2009年開始由一群熱愛音樂的高中生舉辦,至今已經是許多在地樂團以及樂迷每年演出的重要場地。而今年在嘉義舉辦的覺醒音樂祭選擇在台北公館的Pipe Live House舉行超暖身場 :「黎明前夕:危機四福」。邀請到微酸的偷窺狂 Acidy Peeping Tom (TW)、twenties (JP)、愛娃子蹦 愛はズボーン (JP)、八十八顆芭樂籽 88balaz (TW)以及DJ AZ [from onion night!] (JP)等團體。不得不說,這些音樂家都是相當優秀的音樂人,但是像是Pipe Live House這樣的場地卻沒有辦法完整的呈現音樂家們最好的那一面。

演出場地的品質對於表演者來說一直都是影響其表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場地的空間設計、所使用的音響相關建材以及機組設備等都是決定表演者是否能夠如實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的原因。從這幾點來說,我並不認為Pipe Live House的空間適合大音量的演出。我之所以這樣認為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在Pipe Live House的空間有很多相當容易製造不必要的殘響的建物存在。在演出場地中,樂迷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座落於內部的四個大鐵桶以及位於舞台左側的酒吧。由於玻璃、鐵以及其他金屬都是相當容易使聲音反射並產生殘響,使得從舞台上發出的樂音不斷在空間中來回反射,音量過大的演出會讓整個音樂的音色變得相當模糊。

台上的表演者沒有辦法將自己創作中最棒的部分呈現給樂迷,因為無論是聲音層次簡單或是複雜的表演者,都會在因為其來回反射的聲音,而使得演出的音樂變得非常模糊。再加上演出的大音量,樂迷們在台下只能聽到一片朦朧的巨大聲響,音樂中應有的各種層次以及細節都沉溺於那些過多的殘響以及反射音之中。雖然某些主要的聲音比方鼓組、電吉他以及歌手的聲音在演出中都是可以被聽見的,但是這些聲音之間的平衡並不好。或許對於樂迷來說,比起能夠目睹自己喜歡的團體演出比演出品質來的重要得多,但我認為演出的品質才是建構獨立音樂場景的決定性因素。

在聲音的平衡上來說,Pipe Live House的處理上也是有待加強的,尤其是在電吉他以及電貝斯的處理上。首先,由於電吉他的音域較廣,所以有些頻率的聲音並沒有被呈現的很完整。在爵士鼓組、電貝斯聲音的交織下,較高音域的吉他獨奏以及伴奏難以被聽見。雖然仔細聆聽或是往舞台方向靠近也可以稍微聽見這樣的聲音,但是高頻以及高音域的聲音在整個演出當中仍然是相較單薄的。雖然大音量一直以來都是搖滾樂、龐克以及金屬樂的特色,但過大的音量不但會使得聲音的平衡難控制,也讓人難以忍受的。

在創作者的表演方面,首先登場的是微酸的偷窺狂。在久違的演出中他們顯得有些緊張,或許是因為場地的關係,也許是因為太久沒有演出的緣故,不過我仍然認為他們是既可愛又有趣的樂團。他們的音樂像搖滾樂以及龐克的綜合體,不斷重複的經典電吉他樂句以及跳動的貝斯線條帶我穿越時空回到過去青春的年華。簡單以及活力是他們音樂的特色,因此歌手不斷重複一樣的旋律線條以及歌詞來達到這樣的效果。主唱擅長以這樣的技巧作為創作的基礎,在每一句重複的旋律以及歌詞中只換掉一兩個詞彙,同時以近似於半唸半唱的方式來演唱自己的作品,時而戲謔時而歡愉。但是這樣的音樂並不是缺少層次的,微酸的偷窺狂的音樂在所有樂器的堆疊下仍有很多有趣的橋段安排以及聲部搭配,只可惜礙於場地的關係,這樣的特色並沒有被發揮的很完整。而微酸的偷窺狂本場演出的另外一個亮點在於他們的穿著服裝。為了因應覺醒音樂祭的演出,三位團員都穿上了七龍珠的戲服賣力演出。

另一個國內樂團八十八顆芭樂籽的音樂雖然也是搖滾與龐克的綜合體,但有別於微酸的偷窺狂,他們的音樂有更多對於和絃的處理以及鋪成。我認為八十八顆芭樂籽的作品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藍調搖滾,另一類比較像是硬式搖滾。在這兩種不同的風格中,藍調搖滾的曲子速度大多較輕快活潑,而另一類則有各種不同速度的曲目。兩者最大的共通點在於其對於和絃的處理方式。在八十八顆芭樂籽的音樂作品中,無論是歌曲的旋律、吉他的伴奏以及獨奏,都應和著和弦進行的走向。旋律的起始音也從該和弦的三音、五音以及七音來進行,在藍調搖滾的作品中更多使用了藍調曲式作為主要歌曲的架構,並且不斷地在主和弦以及次屬和弦上重複。相比之下,微酸的偷窺狂對於和絃的處理又更加簡化了。八十八顆芭樂籽的作品在和弦以及和聲的處理都比較豐富,而緊扣著和弦進行的電吉他獨奏以及歌曲旋律表現了該團在和聲上的處理能力以及以和聲為中心的創作方式。然而這並不是說八十八顆芭樂籽以及微酸的偷窺狂之間就有絕對的優劣。比起這樣簡化的比較方式,我更認為兩者的合作核心是不同的。八十八顆芭樂籽以和聲為重,而微酸的偷窺狂則以節奏為重。在這樣的狀態下,我認為兩者都是相當優秀的樂團。然而,在這樣的場地中,八十八顆芭樂籽就更難以發揮了。

雖然獨立音樂展演空間的品質已經是老掉牙的問題了,但是並不代表我們不能重新去檢視這樣的問題。從覺醒音樂祭的超暖身場「黎明前夕:危機四福」看來,我們可以看到場地對於表演者的影響是很大的,從上述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知道,音樂表演、創作者對於演出的品質雖然是重要的,但是演出場地的音控人員、場地器材以及設備都是影響在地音樂發展的重要因素,即便場地有上述的限制,我們如何在現有的軟體上做到相應的安排來面對不同表演者的特色?當國內創作者的創作不斷進化,其他參與演出的工作者如何因應這樣的變化,並將聲音如實地呈現給樂迷?我認為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在Live House聽樂團並不如在音樂廳中聽古典音樂來的嚴肅,在Live House聽樂團也並不只是欣賞音樂,更觀乎身體以及感官上的多層次體驗,因此我們不需要以這樣嚴肅的角度去面對這類問題。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倘若我們不嚴肅的面對這些問題,就越來越少創作者願意認真去看待自己的創作以及演出,國內獨立音樂場景的發展以及育成就會更加窒礙難行。即便很多問題我們目前很難實際去解決,但我們仍可以持續關注並思考這樣的問題以及其對於整體音樂場域發展的影響。缺乏良好的管道去表達自己的作品對於創作者而言無疑是一種傷害,但或許這種展演空間的「不合作」是另外一種隱性且無聲的抗議,至於原因為何?則有待更多討論。

(隨本文刊出照片為八十八顆芭樂籽88balaz,在2018.03於PIPE Live Music B Festival之演出照。攝影師:周柏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
首先,出於個人感覺的主觀陳述,憑什麼可作為一種公共評論的原則或尺度呢?我深知一部戲的生產過程,勞師動眾,耗時費工,僅因為一名觀眾在相遇當下瞬息之間的感覺,便決定了它的評價,這會不會有一點兒獨斷的暴力呢?因此我以為,評論者對「我覺得」做出更細緻的描述及深入剖析,有其必要。
4月
11
2024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的感動,「我」沉浸其中,在修辭上會不會不及「觀眾」那麼有感染力?而且「觀眾」好像比「我」更中性一點,比「我」更有「客觀」的感覺。
4月
11
2024
對我來說,「文化」其實更具體地指涉了一段現代性歷史生產過程中的歸類,而懂得如何歸類、如何安置的知識,也就是評論分析的能力,同時更是權力的新想像。
4月
11
2024
假如是來自京劇的動作術語,比如「朝天蹬」,至少還能從字面上揣摹動作的形象與能量:「腳往上方」,而且是高高的、狠狠用力的,用腳跟「蹬」的樣子。但若是源自法文的芭蕾術語,往往還有翻譯和文化的隔閡。
4月
03
2024
我們或許早已對「劇場是觀看的地方」(源自「theatrum」)、「object」作為物件與客體等分析習以為常,信手捻來皆是歐洲語系各種字詞借用、轉品與變形;但語言文字部並不是全然真空的符號,讓人乾乾淨淨地移植異鄉。每個字詞,都有它獨特的聲音、質地、情感與記憶。是這些細節成就了書寫的骨肉,不至有魂無體。
4月
03
2024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