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特技的創意融合?《王牌運動員》
5月
19
2021
王牌運動員(紅鼻子馬戲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73次瀏覽

劉富丞(表演藝術教師)


馬戲特技「超人」般的演出,往往都讓人大呼過癮,且十分驚艷。這邊所謂「超人」指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與特定的技藝養成。而演出中泛有的喜劇特性,則是透過動作、裝扮、戲劇效果引人發笑、製造驚奇。《王牌運動員》以特技、運動作為演出整體設計的要點,發想自全能教練訓練游泳、網球、體操、韻律體操、舉重等選手的過程。表演上,各選手的性格與特色鮮明,亦被大量在演出編排裡頭——從基礎的暖身站跳訓練,到各自訓練,宛若一系列的小品大融合,趣味好笑。

馬戲特技與運動表演結合的出發點是具有創意的,也為馬戲帶來更多題材的可能性,但應當可以更加延伸與發展,本劇仍側重在通俗的愛情喜劇情節與停留在淺顯表層的運動表演,段落是有創意卻缺乏巧思。在表演上是否能探討運動員與特技的結合能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並非流落於俗套喜劇?轉場時,燈暗與佈置的時間長,略顯生澀,倘若能將表演更加打開,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轉場,則可以一氣呵成,讓演出更加緊湊。


王牌運動員(紅鼻子馬戲團提供)

在這個演出中,角色的塑造與表演項目是息息相關。從游泳、舉重,到體操韻律,演出中有展示個人特技的片段,但這些片段卻少有融合,觀賞時缺乏整體感。因為演出是在室內的劇場,身為觀眾,我更加專注在表演者身上,因此我認為創作者應將表演者列入考量,在演出時想辦法更加凸顯他們的個人風格,使角色更加鮮明,有更多融合的方式來創造表演;因為是運動的題材,同時又凸顯馬戲有更特殊的「運動方式」,多樣運動方式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合,可能可以使表演更加不同。

馬戲特技的表演,倘若是在街頭上,亦會需要克服場地的種種限制,而使人讚嘆,然而此次演出是在室內,我認為應當精緻化其表演——當街頭表演進到劇場時,同樣的特技若能展現細部的技法與特殊之處,則能表現出室內外演出的差異甚至顯化出團隊在不同條件下的優勢。此次題材以運動結合特技表演的起點是有創意的,但結合的方法則是創作者所要省思的問題。在我看來,更加認知表演場地性質的差別,能是創作者更知道創作時該如何調整與編排,才會更符合演出空間的特質。

《王牌運動員》

演出|紅鼻子馬戲團
時間|2021/04/30 14:30
地點|中正紀念堂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的感動,「我」沉浸其中,在修辭上會不會不及「觀眾」那麼有感染力?而且「觀眾」好像比「我」更中性一點,比「我」更有「客觀」的感覺。
4月
11
2024
對我來說,「文化」其實更具體地指涉了一段現代性歷史生產過程中的歸類,而懂得如何歸類、如何安置的知識,也就是評論分析的能力,同時更是權力的新想像。
4月
11
2024
首先,出於個人感覺的主觀陳述,憑什麼可作為一種公共評論的原則或尺度呢?我深知一部戲的生產過程,勞師動眾,耗時費工,僅因為一名觀眾在相遇當下瞬息之間的感覺,便決定了它的評價,這會不會有一點兒獨斷的暴力呢?因此我以為,評論者對「我覺得」做出更細緻的描述及深入剖析,有其必要。
4月
11
2024
假如是來自京劇的動作術語,比如「朝天蹬」,至少還能從字面上揣摹動作的形象與能量:「腳往上方」,而且是高高的、狠狠用力的,用腳跟「蹬」的樣子。但若是源自法文的芭蕾術語,往往還有翻譯和文化的隔閡。
4月
03
2024
我們或許早已對「劇場是觀看的地方」(源自「theatrum」)、「object」作為物件與客體等分析習以為常,信手捻來皆是歐洲語系各種字詞借用、轉品與變形;但語言文字部並不是全然真空的符號,讓人乾乾淨淨地移植異鄉。每個字詞,都有它獨特的聲音、質地、情感與記憶。是這些細節成就了書寫的骨肉,不至有魂無體。
4月
03
2024
嚴格來說,《黑》並未超出既定的歷史再現,也因此沒有太多劇場性介入。儘管使用新的技術,但在劇場手法上並無更多突破,影像至多是忠於現實。就算沒有大銀幕的說書人,只剩語音也不會影響敘事,更何況每位觀眾的「體驗」還會受到其他人動線的干擾,整場下來似乎讓人聯想到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導覽。但這並非技術本身的問題,更不是對題材沒興趣
3月
21
2024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