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現代戲劇的導師,很快便像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所描繪的「歷史的天使」一樣,面對現代性歷史進步論的風暴背向飛翔,目睹一切經典被捲入暴風中,碎片積屍成堆的世界。(林乃文)
這位現代戲劇的導師,很快便像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所描繪的「歷史的天使」一樣,面對現代性歷史進步論的風暴背向飛翔,目睹一切經典被捲入暴風中,碎片積屍成堆的世界。(林乃文)
畢竟戲劇並非歷史,無法取代口述歷史。一萬個人有一萬種故事,難道這樣的「還原」要進行千百次,才算「公道」?
藉由對日常生活的深刻凝視,周書毅眼中的阿忠,已是個經常與輔具共同行動的精神個體。輔具了決定阿忠的運動方式、身體姿態、心理狀態,輔具也是書毅與阿忠之間的溝通中介。如此一來,人機共舞成為「阿忠與我」的重要篇章,周書毅—輔具—阿忠,連結成彼此差異分明,同時分工合作的異質合體,進行各種身體重組的圖景。(林乃文)
或許老年性失智,只是將我們每個人認知所限的「自我」囚籠,更加放大而已;我們或多或少都活於自我的幻覺之中。但這不是《幸福老人樂園》的命題,故事回到林台坤身上。女兒小如來到海堤邊,心情平靜地接受父親對她的陌生人設定,不料林台坤腦內流沙再度搖晃,將小如認成了跳海早逝的妻子。此時哪個林台坤的人生版本才是真的,似乎已不再重要。(林乃文)
《狂睡五百年》是臺灣小劇場傳奇鬼才田啓元難得未曾演出的劇本。⋯⋯故事關於女形魚妖與人類少年之間的奇戀,內容玄幻充滿神怪場景,加上田啓元式的不文不白、古典詩詞和俚俗夾纏的對話文體,使許多人覺得除非田啓元再世,實在難以妥善詮釋——然而這耳語,總算在2020年尾解封了。(林乃文)
苗栗女兒與印度女婿結合的「EX-亞洲劇團」,2018年起主張從亞洲多源身體表演方法中,提煉出名為「本質劇場」的獨創演員訓練系統之後,就不免引人期待:從這種訓練方法如何體現成為劇場美學?⋯⋯在擬像紛呈的後現代社會,本質,彷彿是一種古典式的命題,然而,從擬像的角度,劇場又何嘗不古典?(林乃文)
《戲中壁》的演後評論不少,對其內容、表演、調度的點評均頗可觀,本文主要想從《壁》到《戲中壁》的轉化提出幾個延伸問題。筆者以為,無論《壁》還是《戲中壁》,與其說是對時代社會或藝術形式交出答案,不如說是給出一些不太容易釐清的提問。甚至過了七十幾年,我們仍未必見得可以正視、突破簡國賢當年推出的這堵壁。(林乃文)
在奔放癲狂的喜劇氣氛下,傳統表演的解構變得順理成章;同時種種「奇觀化」的元素放在一個劇場大師的家裡,情節上也言之成理。(林乃文)
三個流暢銜接的短劇,讓人看得聚精會神,是非同樂會式的認真演出。它雖未以「藝術品」的姿態呈展,卻素樸得令人重新反省「藝術」創作的必要。它並不是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而是人人都有表達生活意見的慾望,同時也有諦聽別人的慾望。(林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