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一個具有歷史文化特殊意義的宗教儀式舞蹈,置入當下生存語境,或許對有些教徒來說潑漆「褻瀆」了儀式的神聖,但從藝術的手法來說,正因為潑漆的舉動,蘇菲旋轉舞背後的哲學境界得到了提煉,在當代消費主義的虛無時代,找到了安置這種哲學追求的方法。(許仁豪)
把一個具有歷史文化特殊意義的宗教儀式舞蹈,置入當下生存語境,或許對有些教徒來說潑漆「褻瀆」了儀式的神聖,但從藝術的手法來說,正因為潑漆的舉動,蘇菲旋轉舞背後的哲學境界得到了提煉,在當代消費主義的虛無時代,找到了安置這種哲學追求的方法。(許仁豪)
看見這個試演會出現,內心十分雀躍,決定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寫一篇評論,希望這一次的評論能與主創團隊有真正的互動,產生良性循環,也助於作品的有機發展,如此一來,劇評是否更有實質意義?(許仁豪)
就敘事來說,《未來處方箋》沒有新的角度。其改編特殊之處在於豫劇元素的使用,而要談論豫劇元素又必須放在舞臺的整體視聽風格來論,畢竟豫劇作為一套審美系統,其形制之特出,放在現代舞臺上必然出現濃濃的文化符號特殊性。(許仁豪)
《安全降落》是一齣雅俗共賞的好戲,以通俗音樂劇的佳構形式,講了一個當代普通人普世性的生存悲歌,結尾卻又跳脫通俗劇的局限,兩人對話以希臘悲劇的「辯證裝置」(agon),提出主創對當代生存意義的本體與倫理沉思:當代人對自我實現與親密關係的追求,如何超越時代的功利傾向?(許仁豪)
如果對歷史問題已經不走「故事再現」、「人物認同」的溫情或是悲情動員,從產業史切入台灣的殖民現代化歷程,是不是能讓觀眾進一步理解歷史問題的複雜性呢?而最後關於總爺糖廠的歷史價值問題,如果不以感傷的方式道別,又可以如何邀請觀眾在思索之後,開放式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許仁豪)
《XY事件簿》在議題設定上的深廣度已經出現了,而其所欲探索挖掘的問題與當下社會有迫切關係。我們期望主創團隊能夠在形式與結構上繼續調整,作品形式之強,以內容即是形式的方式說書,然而展演形式與內容議題之間如何表裡辯證,需要更多時間與思考繼續打磨。(許仁豪)
對於粉絲來說他們買到了一個心靈飽足的午後,而對於我來說,其實想知道文創產業發展至今對於劇場藝術有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有沒有改變我們對「表演」的想法?(許仁豪)
表演的結構從人物敘事置換成概念出發,濃濃的學術論文氣息,讓「表演」更像是行為藝術。表演不求建立腳色人物幻覺,而是不停挑戰觀眾,思考眼前這些藝術家其「自我身分」如何被建構。(許仁豪)
《馬密》以愛滋創傷為起點,以個人記憶折射歷史敘事,從「我」到「我們」之間試圖拉出一個想像共同體的政治命運寓言。然而其質疑真實建構的美學本質,必然讓這樣的共同體療癒目的枉然。(許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