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到2020,不斷好評加演,場次已經破百。我們想聊聊,關於「定目」這件事,劇場有了相應的資源嗎?首演版過後的重製,常常改換演出地點,不同大小、不同技術條件,演員們又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狀況?有足夠安穩的排練條件嗎?商業如何商業?劇場可以怎麼劇場?
一路到2020,不斷好評加演,場次已經破百。我們想聊聊,關於「定目」這件事,劇場有了相應的資源嗎?首演版過後的重製,常常改換演出地點,不同大小、不同技術條件,演員們又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狀況?有足夠安穩的排練條件嗎?商業如何商業?劇場可以怎麼劇場?
「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在眾多表演取消之際,多少在家悶壞、追線上直播追到無感的觀眾如我,多麼渴望親炙一齣幽默引人莞爾的戲劇,一掃心情陰霾,影集式音樂劇「鬼歸代言人」系列就是此時的解悶聖品吧!(程皖瑄)
藉由五組肢體性質之新作於花蓮新興民間藝文空間演出,使人反思到大學與社會隔絕之美好距離的必要,甚至感受到對於美好距離之各種對焦策略的創作,或許才具備更高的永續價值。(劉亮延)
一種不帶文藝腔的,不過度強調「精緻」製作的通俗歌仔戲隱然成形。就像過去的國軍文藝中心一般,大稻埕戲苑已成為以歌仔戲為主的現代內台通俗劇場。到目前為止,雖然只是單一的劇場經營案例,卻讓我們看到通俗劇場「重返內台」的可能性。(林鶴宜)
最厲害的是演員之精湛演技,譬如飾演醫生兒子的演員,一出場的立正站好細微姿勢,就已贏得觀眾哄堂大笑,接下來的連珠炮背書台詞及斷句節奏,只能以拍案叫絕來形容。由藝術總監親自上台扮演的女僕一角,光是在繼母長時間墊完主人枕頭後,她突然一口氣全部拿走這一場景,簡直讓這齣戲成了瘋狂喜劇(farce)。(謝東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