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總認為外台戲就要熱鬧,或刀光劍影的武戲,或用各種耳目之效拉住觀眾,但薪傳的《五女拜壽》證明了一件事,一齣能夠扣人心弦引發共鳴、演員表現良好的好戲,便自然能黏住觀眾。(林慧真)
以往,總認為外台戲就要熱鬧,或刀光劍影的武戲,或用各種耳目之效拉住觀眾,但薪傳的《五女拜壽》證明了一件事,一齣能夠扣人心弦引發共鳴、演員表現良好的好戲,便自然能黏住觀眾。(林慧真)
《望鄉之夜》可說在敘事與抒情之間取得靈動的平衡,它不以刀光劍影的機關佈景為噱頭,而是試圖凝煉情感與情節,使結構更為精實,加上舞台形式的簡練與流動感,以及廣播電台的現代劇場手法的引入,讓這齣內台時期的連台本戲,以及廣播時期的熱門戲齣擁有新生命。因此,《望鄉之夜》不僅是對過往戲齣的回望,也是「薪⁄新傳」概念的再延續,不只薪傳也傳新。(林慧真)
整體而言,在抒情的基調下,戲的各方面完成度高,《昭君•丹青怨》以丹青串起的情感糾葛,讓演員有良好的發揮,情感的張力、音樂的豐富性、場面的冷熱調劑或是漢、胡地域空間的服裝表現上都恰到好處。這齣老戲雖沒有石破天驚的新意,但在整體和諧度上是令人舒服愉快的。(林慧真)
顧名思義,《鞍馬天狗》取材自日本作家大佛次郎的同名原著小說。可是在編劇劉建幗筆下的「鞍馬天狗」,想要述説的不只是一個鋤强扶弱、英雄俠士的故事,還有探討人性迷失時的脆弱與困惑、抉擇堅持或放棄之路程。(賴玉萍)
《三進士》的故事更於各劇種皆有傳唱後世的版本,本次演出劇本由劉秀庭編修,試圖在傳統八股的劇情中,找尋更符合現代調性,讓觀眾能更有共鳴。(謝孟吟)
《夢斷黑水溝》上演清初的劇情,因此在服裝上無水袖可做施展。即使沒有水袖,一路以來秉持傳統的薪傳歌仔戲劇團卻也未全面放棄戲曲身段公式,刀槍把子套路依舊,身段採意象式風格融入劇情,讓演員肢體與身段內化。(謝孟吟)
「賣藥團」就是歌仔戲低潮時期的樣貌之一。然而,今日許多資深藝人卻認為參與賣藥團並不光彩,對這段往事諱莫如深,一旦這些記憶盡付塵煙,歌仔戲的生命就像斷簡殘編,再也無法完整。(張耀軒)
回到此次薪傳在重新編寫的角度上,看似殘忍且悲劇收場,但編劇卻巧妙的以女性觀點逐步合理化了時代背景下男主角吳漢所需背負的「忠孝兩全」之定位。至於殺妻在一般人所認知之不合常理行為,也就止於舞台上演員精湛的對手戲搬演。(陳怡君)
〈陽告〉先是哭訴滿腹委屈,再利用水袖翻袖揚袖表達其不甘願勢必要向王魁討回公道,至最後吐血伏地低吟,字字鏗鏘。這樣的表演不在於任何技巧,而是演員本身由內而外表現出來欲訴無人無奈之情感。(謝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