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裝傻和吐槽方面,有演員認為吐槽能勸阻別人,能夠帶來「阻礙」或「規勸」的快感。雖然如此,當兩個演員都是吐槽或裝傻,演出卻絕對進行不下去,因此兩個選項勢均力敵。(張又升)
在裝傻和吐槽方面,有演員認為吐槽能勸阻別人,能夠帶來「阻礙」或「規勸」的快感。雖然如此,當兩個演員都是吐槽或裝傻,演出卻絕對進行不下去,因此兩個選項勢均力敵。(張又升)
開演前後的「漫談/彈」是達康之間默契長期積累下的臨場發揮,在安排好的「漫才」跟與眾同樂的「遊戲」之外,它構成整場演出同樣關鍵的第三個元素⋯⋯(張又升)
角色們可謂處於一個充滿神鬼的宗教世界(演出開始和結尾的短劇),由此出發,衍生出死與生。在死方面,我們看到停屍間的段落;在生方面,有各種性的聯想和明示暗示⋯⋯(張又升)
大家最驚艷的是三位演員非常認真地跳了好幾支街舞⋯⋯小蓉包的自信,尼尚的不情願,和喜德的狀況外────也徹底融入舞蹈。舞蹈的編排非常清楚地描繪了大海航行的狀況:眺望、升降風帆、甲板奔忙。(張又升)
除了大動作,高分貝在漫才中同樣重要。這兩種「可見」和「可聽」的肢體動作,有別於撐起笑料的文本或概念(在表演藝術的傳統中屬於編劇的工作),雖不是根本的,卻絕對不可或缺。(張又升)
兩齣短劇的精彩之處仍建立在一套常見機制:重複而後收攏。重複是元素的漸進鋪排,收攏則引爆此前所有笑料,起到回顧作品的宏觀效果。(張又升)
此間戴開成眼神丕變,由坐姿轉為似要起身的跪姿,聳起肩膀,神色凝重,一邊擔起那變沉的無形蓑衣/虎毛,又扮演對虎屋主人說三道四的路人甲乙丙,絕妙程度令人幾乎能感受到市井人聲和深山的風動。(張又升)
段子要好笑或至少穩當,恰恰需要一個嚴肅的概念和命題支撐。老話一句,喜劇演員總是把歡笑帶給大家,苦思留給自己。(張又升)
錄像開始更瘋狂的循環剪接,甚至更換視角和隊形。在目前的喜劇呈現中,頗罕見這樣把電影角色意識到電影鏡框和剪接手法,自我意識到畫面外的真實一事當作笑料。(張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