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袖》雖然未演先轟動,但其實並未真正挑戰這一項禁忌議題。董賢在劇中並未被刻意塑造為男寵,該劇所欲強調的,是哀帝與董賢相遇、相識、相知,進而相戀的過程。(張啟豐)
《斷袖》雖然未演先轟動,但其實並未真正挑戰這一項禁忌議題。董賢在劇中並未被刻意塑造為男寵,該劇所欲強調的,是哀帝與董賢相遇、相識、相知,進而相戀的過程。(張啟豐)
《南柯夢》面面俱到、腳腳有戲,但觀罷全劇,總覺得整體節奏略有拖沓,全劇表現稍嫌平乏。在〈花報〉、〈瑤臺〉之外無他的前提下,要如何重建回復近於全本的演出,實在是一項艱巨工程。當然不致於憑空生出、無中生有,而按圖索驥、循路而行,將文字立體化,可能是最保險的作法。因為此劇不似《牡丹亭》或《長生殿》,現世已存有多折經過歷代藝術加工、已然成為定制的典範精品,在此前提下連兜為全本的演出,結果如何?勝算可知。(張啟豐)
《燕歌行》讓觀眾看到了深情至性的曹子桓,看到了展露人性的曹丕,看到了在愛情和權力之間抉擇的太子。更有甚之,《燕歌行》讓觀眾感受到「飽滿」-飽滿的戲劇呈現、飽滿的舞臺空間、飽滿的色彩運用、飽滿的音樂表現,以及飽滿的企圖心。(張啟豐)
不論是追求自由、領悟真愛、花天酒地,還是政治緋聞男,這些男人其實都像節目冊封面所繪:「在母親/妻子懷中面露無奈的『老男孩』」。雖然伸手想要攀找東西,甚至想離開,但是卻被緊抱著……。但是不論如何,人生也就因此而繼續下去。這-或許才是編導真正想說的,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張啟豐)
全劇以權位對比真心,關鍵轉折為巴萊中咒獲救之後的日夜容貌轉換,讓他由「天之驕子」回到「人」的位置,重新面對一切。《夜王子》不論情節、結構、 語言,皆穩稱而無生澀之感;探討的主題雖非標新立異,但寫來誠懇而不花俏,著實難得。(張啟豐)
只見她完全沒有灑狗血地徐徐唱出為父為夫錐心撕扯、哀痛無奈卻泣血的情緒,前面幾段的表演一直hold住,最後到了唱【運河哭】時,隨著音樂的開展,悲痛之情全然釋放,此時呂雪鳳的演唱如江河入海般功力畢現,聲音雖然開闊清朗,但卻被重重哀傷所環繞,人聲樂音相互融溶,全場高揚低迴只一人!(張啟豐)
飾演閔靜的林芳儀,此次首挑大樑,飾演恃才傲物的秦鍾,而飾演閔玉屏的曹雅嵐,則飾演秦鍾之妻美娘。林芳儀舞台形象佳,音質高亢清亮且具穿透力,音質與演唱可說是林芳儀的重要資產!曹雅嵐所扮演的美娘不論在性格展現、情緒流轉等方面,均頗具說服力,可說是具顯深度的人物詮釋,在年輕一輩中當數前茅。(張啟豐)
貼近庶民大眾生活經驗與情感的故事,讓一群人在同一個空間裡,感受(甚至投入)臺上演繹的人生悲歡:不就是類似於吳念真「人間條件」系列-所謂的「國民戲劇」嗎?雖然這是天字團踏出的新步伐,但是,如果和歌仔戲原有的新劇脈絡重新扣合融合,或許能踩踏出另一條新國民戲曲的道路,抑未可知。(張啟豐)
從一開始,崑 / 歌的雙「生 / 聲」「疊 / 跌」韻,就一直困擾著我,也干擾著我看戲:why 歌仔戲?是因為演員-才情相當、腳色相類;因為劇種-反差明顯、聲腔絕異;還是因為形式:一種新鮮的嘗試?兩位侯方域雖然都有吸引人的「尫仔頭」,但是舞臺上並置的差異度極其明顯。(張啟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