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偏向情感訴求的《嫁妝一牛車》或許能更好處理《嫁粧一牛車》原著裡試圖處理的社會政經問題。藝術的手法都在,在情節與展演結構裡如何打開布雷希特式的「辯證劇場」是關鍵。(許仁豪)
《月夜情愁》在編寫上掌握了臺灣的早期歷史的風貌,試圖藉由「虛」與「實」的呈現重現歷史的真實樣貌,讓坐在臺下的觀眾能夠從劇中理解自身文化,並激起老一輩觀眾們的共鳴。(林立雄)
全劇節奏流暢,展現一種「粉青春的臺」。這使得演員能夠在此基調上更加地青春恣肆,在表達精確、轉換精準的肢體語言中,表象生猛結實卻又力道迴環柔婉、內裡精雕細琢地構築出結合臺灣在地與時下青春的繽紛風情。(張啟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