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14/09/26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文 王妍方(社會人士)
古往今來,一個時代的平安榮盛來臨,往往建構在無數人的鮮血與犧牲上。
《香火》以發生在咸豐三年的「頂下郊拚」事件為本,描寫一對從泉州渡海來臺的陳姓兄弟,因哥哥有生(唐美雲飾)在艋舺布袋戲圈頗具盛名而遭嫉,當團勇的弟弟有年(王婕菱飾)為了幫哥哥出一口氣,趁夜燒了競爭對手的戲籠,並打斷對手的腿骨,導致哥哥戲班裡的頭手弦吳正明(林芳儀飾)在哥哥新婚之夜返家時被黑衣人刺殺,兄弟倆因正明的死發生衝突;而三邑人與同安人爭奪艋舺地盤已久的「頂下郊拚」事件也在此時開始展開序幕,有年為了保護渡海來台的城隍金身而壯烈犧牲,有生則帶著家眷與戲班裡的一行人到大稻埕展開新生活,被驅趕離開的同安人也在大稻埕落地生根,並將犧牲三十八位義勇青年而保護下來的城隍金身安置於此,建立霞海城隍廟,延伸大稻埕地區一百多年以來的發展。
香火是血緣關係的延伸,也是家庭關係及宗教倫理精神的延續;兄弟情為本劇核心,從陳家兄弟實質的血緣連結,到布袋戲班的操偶師與頭手弦的師兄弟情誼,從生到死都契結金蘭情的黑白無常(范謝將軍),團勇保護城隍金身逃離艋舺誓死做兄弟的團結精神。編劇大量的利用陰陽觀點做為對照,再置入夫妻之愛(有生與彩娘的婚姻,兩兄弟乾娘寶惜對於亡夫的思念之情,有年與春金在蓮花池的鴛盟締結),劇情看似豐富多元,實則不利發揮,難以處處到位。
上半場重於舖陳,利用講古仙與布袋戲偶的對話推進劇情與穿插人物,並未針對有生及有年的血緣兄弟情,有生與正明間的金蘭兄弟情多加著墨強化形成反證,導致正明在遭刺身亡造成兩兄弟的衝突點時,難以用強而有力的情感連結衝擊出更強烈的火花;也與下半場發生「頂下郊拚」時所產生的事件難以產生呼應作用;黑白無常的多次出現,並未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反而拖沓整體演出節奏,使原本已經逐漸堆疊累積的情緒無處可供宣洩,有莫名轉移重點的狀況發生。
該劇各橋段雖然單看韻味到點,整體架構卻多有矛盾及難以整合之處。另外上半場結束於正明託夢予有生,告知八甲庄事變準備發生,請有生帶著自己的妹妹及家眷儘速撤離,卻未將結束點放於有生與有年兩兄弟在靈堂衝突一幕,情緒的延續中斷於此十分突兀,也讓人不解如此安排的用意。
大量的多媒體投影換景過幕,成為近年來劇場技術上的運用特色,但該劇於換景投影時,偶爾會發現時間掌控不及,幕後仍在更換道具或演員剛就定位,但投影白幕便立即升起,造成影像投射於演員或空台的狀況,宜再修正調整,避免影響換景順暢度及演員跟工作人員的準備時間。
編導最後利用義勇公立碑,使活著的有生與死去的有年魂魄在碑文前道別,生死相伴的兄弟情誼在此幕被發揮至最極致。最後一家和樂團圓放水燈的場景,顯現出亡者先前以大量鮮血犧牲抗爭後,生者所得到的圓滿與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