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而不見就能置身事外?《看不見的視界》
6月
16
2017
看不見的視界(六八劇舍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5次瀏覽
梁晏鳳(南京大學臨床醫學系學生)

《看不見的視界》為六八劇舍身心障礙系列作品首部曲,以視覺障礙為核心,也由視障者演員詮釋劇中視障者一角。人物設定聚焦在社會中的弱勢族群,以視障者求職面試為開場,延伸到一對姊妹:周旋在男客之間的歡場女子和患有心智障礙的妹妹,以及有暴力傾向的毒癮者。

故事的樣貌並不陌生,大家都曾在報紙社會版的一隅瞥見:毒癮者向親人金錢勒索、暴力相向,文字報導旁往往附上聳動的照片或模擬圖。新聞文字的旁觀陳述與靜止停格的案發場地畫面,僅顯現事件的斷面,模糊了真實性,像是隔了一層安全距離,人們得以獵奇式的窺探滿足好奇心。當真實的暴力在面前上演時,觀者如何能置身事外?尤其在小劇場--演員與觀眾緊密相連的場域裡,每每都想摀住眼睛和耳朵逃之夭夭,恐懼是如此真實,更可怕的是也許這些不只存在舞台上,暴力成為逃不開的日常情景。

在衝突升至最高的一幕是毒癮者暴力失手殺害同居女友,這一段的劇情行進主要由錄製的對白演出,場上僅有一張椅子,和椅子上身穿白色連身裙、懷裡抱著泰迪熊的女孩,由女孩進行肢體演出。這一幕的燈光設計和肢體演出營造出非常震懾人心的視覺圖像:均勻明亮的紅光在時間推移下染上陰暗,質變成濃稠血液,流淌在臉部上的五官在陰影籠罩下凹陷成或大或小的窟窿裡,女孩伸向觀眾的手以及長大的嘴,試圖求援卻像是被掐住咽喉一樣無法叫喊,眨眼之間,舞台上單薄的人影好似扭曲成鬼魅,張著血淋淋的嘴撲過來,從女孩懷裡滾落地面的泰迪熊,正如在這一幕聲音演出中殞命的女人,長期受所遇非人的男友控制,生命的最後竟也悲劇式的似布娃娃一般,無聲無息的墜落。可惜的是這一幕對白的聲音張力明顯不足,無法感受到女人長期受毒癮者控制的忍無可忍,女孩的聲音也沒有表現出目睹暴力罪行的驚駭,主敘事的不足讓舞台上的表演顯得虛浮,聲音演出與肢體演出的能量不一致導致兩者無法貼合。

最後一幕視障者聲嘶力竭的控訴在場的觀眾:「你們才是瞎子!」,維持生活的艱難、求職遭遇的不友善、無法捍衛自己的無力,都是掙扎著生存下去的痛。大眾對於社會底層抱持著什麼樣的看法呢?選擇性的忽略、視而不見的冷漠,或刻意的保持距離,彼此之間的鴻溝愈發無法彌平,若能設身處地的同理和了解,又怎會有北市議員對萬華區街友問題提出把街友載到陽明山安置的言論?

演出場地在高雄市政府勞工博物館,同時也搭配勞博館的當期展覽「眼出精采——視障工作者特展」,劇團推出身心障礙別人士免費、陪同人五折的購票優惠,以及身心障礙專場的陪同解說員,可謂不遺餘力的落實文化平權。節目單摺頁上導演的話很觸動人:「參加藝文活動並非人的義務,而是權利!」,作為一種藝術介入社會的方式,鼓勵障礙者走進劇場觀賞演出。在首部曲之後,期待劇團的身心障礙系列揭露不同障礙別人士的困境,促成社會對障礙的理解與包容,呼籲大眾重視無障礙藝文。

《看不見的視界》

演出|六八劇舍
時間|2017/05/26 19:30
地點|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將視障者的生活融入腳本中,取代一般社福單位進行「宣導教育」時的「說教」感,自然呈現「視障者」在空間遊走的狀態。同時,性別、身心障礙和語言差異的交錯,也再次左右每個「弱勢」角色的價值。(易君珊)
6月
28
2017
加冕禮成,除了至上的冠冕,馬克白又以垂落的破鑼為假面,不露真容地竊佔所有明日。但白大鉉告訴我們不必絕望——表演雖一度弄假成真,但舞台與演出早已設下時限,冠冕由塑膠所製、銅鑼既不能重圓,權力者當然不能永恆在位。
11月
19
2025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