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而不見就能置身事外?《看不見的視界》
6月
16
2017
看不見的視界(六八劇舍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1次瀏覽
梁晏鳳(南京大學臨床醫學系學生)

《看不見的視界》為六八劇舍身心障礙系列作品首部曲,以視覺障礙為核心,也由視障者演員詮釋劇中視障者一角。人物設定聚焦在社會中的弱勢族群,以視障者求職面試為開場,延伸到一對姊妹:周旋在男客之間的歡場女子和患有心智障礙的妹妹,以及有暴力傾向的毒癮者。

故事的樣貌並不陌生,大家都曾在報紙社會版的一隅瞥見:毒癮者向親人金錢勒索、暴力相向,文字報導旁往往附上聳動的照片或模擬圖。新聞文字的旁觀陳述與靜止停格的案發場地畫面,僅顯現事件的斷面,模糊了真實性,像是隔了一層安全距離,人們得以獵奇式的窺探滿足好奇心。當真實的暴力在面前上演時,觀者如何能置身事外?尤其在小劇場--演員與觀眾緊密相連的場域裡,每每都想摀住眼睛和耳朵逃之夭夭,恐懼是如此真實,更可怕的是也許這些不只存在舞台上,暴力成為逃不開的日常情景。

在衝突升至最高的一幕是毒癮者暴力失手殺害同居女友,這一段的劇情行進主要由錄製的對白演出,場上僅有一張椅子,和椅子上身穿白色連身裙、懷裡抱著泰迪熊的女孩,由女孩進行肢體演出。這一幕的燈光設計和肢體演出營造出非常震懾人心的視覺圖像:均勻明亮的紅光在時間推移下染上陰暗,質變成濃稠血液,流淌在臉部上的五官在陰影籠罩下凹陷成或大或小的窟窿裡,女孩伸向觀眾的手以及長大的嘴,試圖求援卻像是被掐住咽喉一樣無法叫喊,眨眼之間,舞台上單薄的人影好似扭曲成鬼魅,張著血淋淋的嘴撲過來,從女孩懷裡滾落地面的泰迪熊,正如在這一幕聲音演出中殞命的女人,長期受所遇非人的男友控制,生命的最後竟也悲劇式的似布娃娃一般,無聲無息的墜落。可惜的是這一幕對白的聲音張力明顯不足,無法感受到女人長期受毒癮者控制的忍無可忍,女孩的聲音也沒有表現出目睹暴力罪行的驚駭,主敘事的不足讓舞台上的表演顯得虛浮,聲音演出與肢體演出的能量不一致導致兩者無法貼合。

最後一幕視障者聲嘶力竭的控訴在場的觀眾:「你們才是瞎子!」,維持生活的艱難、求職遭遇的不友善、無法捍衛自己的無力,都是掙扎著生存下去的痛。大眾對於社會底層抱持著什麼樣的看法呢?選擇性的忽略、視而不見的冷漠,或刻意的保持距離,彼此之間的鴻溝愈發無法彌平,若能設身處地的同理和了解,又怎會有北市議員對萬華區街友問題提出把街友載到陽明山安置的言論?

演出場地在高雄市政府勞工博物館,同時也搭配勞博館的當期展覽「眼出精采——視障工作者特展」,劇團推出身心障礙別人士免費、陪同人五折的購票優惠,以及身心障礙專場的陪同解說員,可謂不遺餘力的落實文化平權。節目單摺頁上導演的話很觸動人:「參加藝文活動並非人的義務,而是權利!」,作為一種藝術介入社會的方式,鼓勵障礙者走進劇場觀賞演出。在首部曲之後,期待劇團的身心障礙系列揭露不同障礙別人士的困境,促成社會對障礙的理解與包容,呼籲大眾重視無障礙藝文。

《看不見的視界》

演出|六八劇舍
時間|2017/05/26 19:30
地點|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將視障者的生活融入腳本中,取代一般社福單位進行「宣導教育」時的「說教」感,自然呈現「視障者」在空間遊走的狀態。同時,性別、身心障礙和語言差異的交錯,也再次左右每個「弱勢」角色的價值。(易君珊)
6月
28
2017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