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鬼的界線《之間》
1月
28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02次瀏覽

過珮慈(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


這是我第二次觀賞曉劇場的演出,在之前觀賞《毛皮瑪莉》時,我便對於鐘導演對於舞台空間及道具的使用感到驚艷。《之間》更是將舞台道具及空間的活用發揮到淋漓盡致。演員巧妙的利用舞台的階梯及屏風、紙門、吧檯空間等進行場景及地點甚至時間線的切換,並且以有限的道具來表現多樣的意象。在日本能劇中,時常以和服、扇子等道具去替代其他物品甚至人物,進行一種象徵性的表現,在《之間》中,〈哭泣童子〉的劇目裡以箱子代替嬰兒及孩童的手法,不僅讓整個舞台在視覺上更加簡潔,也增加了想像的空間。

另外,在座談會中,針對從吧檯下方出現的三位侍女,雖然導演和演員們以「(人和鬼)之間」的方式回應以給予觀眾想像空間,但我也確實認為這三位侍女的存在象徵著整場表演的主題「之間」。她們在表演中以旁白、故事配角、第三者等不同的方式去為故事的推進進行補充及推動,就像是自然而然出現在故事中的存在,是故事中三島屋的「spirit」。在三島屋中,她們可以為人,亦可是鬼,能出現在任何地方,也彷彿不存在當下。她們是夾在「現實」及「怪談」之間的遊魂,亦是怪談本身。

在三島屋,所有故事都是亦虛亦實,夾雜著真實與謊言、怪奇與現實交雜,而真相往往就躲藏在言談中透露出的話語之間。《之間》是一場玩弄時間、空間、語言的界線的遊戲,在導演的精心編排及演員們出色的詮釋下,觀眾們的思考得以跳脫原本的框架,看到同一個故事中的虛與實如何根據語言及視角的不同呈現不同的面貌。更得以體驗宮部美幸老師作品中呈現出得怪誕而真實的世界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
劇中孩童對「離婚」給予安慰,但對「殺人犯」卻施以排擠,兩者態度形成強大對比,同時也撐開幾個議題:為何有如此不同的態度?為何只用耳朵去認識他人?父母親的罪過,孩子是否該承接?甚至可以延伸討論媒體識讀。
8月
16
2023
我們可以大膽而粗略的畫出這樣的先後邏輯:臺北先仿效歐陸城市舉辦藝穗節,國內的地方政府又意圖複製臺北的經驗而打造自身的版本。
11月
10
2022
歷史已一再告訴我們,科技並非全然中性,終究,技術的發展也會顯明它將帶領人類社會往哪個方向去。而正因如此,線上展演的未來令人期待。因為它尚未被清楚定義,所以我們仍處於混沌之中。(林真宇)
6月
30
2022
若疫情真的給了我們什麼,願是留下了創新的形式、嶄新的作品,刺激我們碎片化的感官,並產生新的悸動和理解。它們,或許會陪同著劫後餘生的人們,在改變了的世界裡,持續緩緩向前。(林真宇)
6月
29
2022
或許這場百年大疫裡產生的創意、科技與應變方式,能帶領我們持續思考演出的包容性 (Inclusivity)、多元性、以及文化近用等問題。可以的話,從中領悟些什麼,且讓科技與人文思考引領我們向前走。(林真宇)
6月
08
2022
瓦旦試圖奠基在真實且當下的觀察之上,持續創生屬於自己的當代語彙。於是乎在瓦旦的作品中,我們似乎無須擔憂文化標籤的問題,剩下的問題只餘創作者的路將走得多遠,並且能走到何方而已。(簡麟懿)
4月
21
2022
除了少量的骨子老戲之外,更多的今人之作是一種現代議題的戲曲化表達,其內在的主題已經與老戲截然不同⋯⋯我並不認為「忠孝節義」的主題在今天已經退出歷史舞台,只是我們需要找到價值本身與今日現實的媒合之處。(王逸如)
3月
0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