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於2011年的《Re/turn》,2013年再度搬上舞台;對於一個著迷於首演版本的我,再度走進劇場,究竟是為了返回兩年的情緒,還是試圖從《Re/turn》裡重新看到什麼,可能是我在舞台燈光一亮後,直至蔡柏璋領著演員們謝幕,反覆咀嚼的。
相較於首演版的《Re/turn》,2013年的版本其實有不少的更動,最明顯的在於舞台的設計。原本的圓形舞台,及小劇場的形式,讓觀眾近距離地看到演員的每一個表情,到了新版則變為傳統的鏡框舞台,演出場地也遠比首演大了許多。或許也因應了表演舞台的改變,原先較為虛幻的舞台設計也走向寫實,像是穿越時空的門,真實以熾著白光的門框出現在舞台之上。這樣的設計,雖然讓其主題跟畫面轉換顯得明確,卻也同時在過度強調魔幻的架構下,促使一種神秘感的消失,而流於較為冶豔的形貌。不過,這可能也是舞台場域改變所造成的權衡。
不過,更大的轉變是在於其情節安排跟人物塑造,特別是2013年才出現的「默默」這個結局。或許是編導蔡柏璋這些年來對於生命的態度轉換,對於「遺憾」的思考,不再因為一個return的過程而絕對會趨向完美,於是,在「默默」裡,蒲琮文最後問白若唯,跨年的時候看到誰時,白若唯不再回答出那句總讓人流淚的話:「一直都是你,從十數到一的每一秒,一直都是你。」只是,轉身。但,我們卻可以在她默默轉身的背影裡,看到她未說出的這句。這樣的結局,不再是絕對的「喜劇」,因為原本的喜劇是對於白若唯而言的,那麼簡嫚菁呢?或許,在蔡柏璋原本的六個結局,也曾安排簡嫚菁拿到門把去面對她的遺憾,只是人生的圓滿真如此可以達成?一個人的擁有,其實可能是另一個人的失去,彼此消長,於是遺憾永無可以真正圓滿的一天。「默默」這樣的結局,看似悲劇,也或許蔡柏璋什麼都沒講,讓這個「默默」的空間蔓延。但「遺憾」如已存在,人真正該做的不是return、彌補,而是「面對」並得以前進。2013年的《Re/turn》,不是回頭,而是繼續往前。
這樣的劇情處理,其實也讓人物塑造更顯立體,特別是簡曼青。首演版的簡嫚菁,性格並不明確,如同配角一般,在白若唯出現時,就得退位。新版的簡嫚菁相較於其他角色,雖仍顯薄弱,但卻在開場時的獨白,以及向蒲琮文求婚的橋段裡,看到她面對愛的態度。更加立體的角色,還有蔡柏璋自己所飾演的Wasir,情感的詮釋更顯蓬勃,並在喜劇人物的結構裡濃縮了他過往的悲劇,更凸顯他無需return,就能夠面對自己的生命。
《Re/turn》不斷進行的改變,甚至在2013年的台北、台南場就已有差異。在白若唯與湯境澤的婚禮上,原本台北場在牧師的背後,只使用了三原色的光芒,但到了台南場,則出現彩虹。而牧師的證詞,也以戲謔的語言針對「多元成家」的議題進行表述。這樣的橋段,不僅強化了湯境澤背後所隱匿的性向,同時也因「多元成家」的議題而產生社會脈動。(「多元成家」在台北場演出之後,才被廣泛討論,因此在台南場時遂出現這樣的安排)而「默默」裡才出現的角色──兔子,或許也因效果並不明確,故在台南場時已消失無蹤。足見,蔡柏璋在《Re/turn》這個作品裡,不斷與世界進行一種對話的關係,而不只是純粹往自己的內在挖掘與摸索。
因此,《Re/turn》雖然是重演,同時也在討論一個歸返的問題,但在實際演出上卻是不斷地前進。或許是不斷重新回頭找尋自己的缺憾,但卻也在缺憾裡得已面對,而找到這部作品呈現與詮釋更多的可能性。
《Re/turn》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3/12/15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