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這種非寫實的營造反映在角色名字、場景設計與音樂燈光等,而本劇為了在地化,雖然刪掉了比較多涉及異地文化脈絡的描寫,導致文學性手法帶來的抽離感被淡化(諸如地名的諧音、白蘭琪的名字法文原意、愛倫坡的諧音雙關等台詞均被刪除),但也在其他地方,加深了非寫實元素的運用。
1月
11
2024
1053
5月
31
2017
866
當演員被突然上升的燈桿吊起來,然後墜地的時候,危險感反而一下子浮現出來;因此當燈光切暗,其中五位演員著黑衣橫列於舞台後方,成了前方演員身後的魔神仔的時候,個體恐懼所圖繪的心理陰影,也才被狠狠放大。(吳思鋒)
5月
04
2017
1653
從高貴淡雅地前菜的舒伯特,到豐富多層次湯品的蕭邦,最終端上濃郁厚實主菜的李斯特,並以優美的蕭邦夜曲作為安可曲,平衡厚實主菜所帶來的衝擊,如此編排設計,讓人幾近沉浸在音樂中。(陳信祥)
5月
01
2017
1202
弦樂群顯得生猛有力,常有加強的重音語法,不刻意塑造優雅細緻的弦樂音色,但團員們賣力的大動作,反讓視覺充滿熱情與活力的效果,使古典音樂頓覺添加了豐富的年輕因子。(羅文秀)
11月
30
2016
972
關鍵的重逢戲使得觀眾明白兩人如何在彼此的人生中錯過成了各自心中最深層的缺憾,也是本戲的情感高潮,展現了台灣男人的真情真意、台灣女性的堅強與勇敢。(羅倩)
6月
02
2015
2263
「默默」這樣的結局,看似悲劇,但「遺憾」如已存在,人真正該做的不是return、彌補,而是「面對」並得以前進。2013年的《Re/turn》,不是回頭,而是繼續往前。(吳岳霖)
1月
14
2014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