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為有愛,得以在生存的時空流動中擁有前行的動力,但也因為生命當中的種種現實,使人在現代社會當中逐漸忘記如何正視自身的愛與慾望、並且加以表達,遂令這份愛被抑制、從生命當中被剝落,而形成不滿足的缺憾。
在此種基礎上,台南人劇團的《Re/turn》便著眼於愛與缺憾、以及如何彌補與和解的情感課題作為主軸,利用劇中的各組人物關係當中的情感關係以及困境,且以親情、愛情、以及同志身分的自我認同為核心,藉此對映出觀眾在生命當中需要面對的愛與欲望的重要課題。也正因為這些情感表述貼合人心,讓觀眾得以通過劇作檢視生命當中的愛與缺憾,意圖給予觀眾面對這些情感的方法、同時認知到「面對」的困難,因此導演呂柏伸直言:「《Re/turn》這齣戲似乎有讓人療癒、修補、反思的功效」【1】,正是在於此劇對於處理情感課題的深刻之處。
在此劇中的人物關係,有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彼此關心的親情、同志成長過程中的偽裝與痛苦、以及在戀情中錯過與不惜改變自我等面向,而這些面向都是造成缺憾的重要因素,且對生命所形塑成的痛苦深刻地烙印在人物、乃至於觀眾的身上,讓人不禁自問:「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究竟會怎麼做?」也因此,演出的多重結局,所要呈現的便是在於經過回憶、重新選擇、改變未來之後的情形,讓觀眾可以發現不同時刻的選擇所造成的缺憾雖然造成、卻同時可以產生出各種的結局。而在現實生活當中,雖不能如同劇作一樣回到過去扭轉時空,卻能夠經由重新面對自己後加以彌補、或開創出新的結局。
而在劇中,回到過去、回憶欲望需要彌補的時空的關鍵是在古董門把上,且每一組人物也確實經由門把回到過去彌補遺憾。但在第一幕,古董商人即表示:「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這個門把」,這意味著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其缺憾、並且想加以彌補和解的渴望,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承受過往的痛苦以及接納最真實的自己,因為回到過去、面對自我的匱缺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否則只會在回憶的過程中懲罰自己、並且再次受到傷害,因此也提示出彌補過去的「危險性」以及需要能夠載負生命重量的強韌。
若說古董商人是隱晦的指出面對過去需要勇氣,那麼白襄蘭(李少榆飾)則是明白地指出正視自身欲望存在的引導者。但在劇作中,每個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情感課題,特殊的是,在雷奕梵(李劭婕飾)在回顧中學時的自己與湯境澤(竺定誼飾)的關係時,破裂的母女關係尚未完全修補的白襄蘭卻開釋雷奕梵「每個人做每件事情都有目的」、「問題的關鍵都在自己身上」,彷彿自己的問題已經全然獲得解決──雖然在劇作當中,引導人正視欲望的存在確實是必要的,且這些話語也毫無錯誤,但是該角色在此處的安排,卻讓人不禁疑惑:只因為她是長輩讓她取得了引導的話語權?還是她累積的生命經驗已令她足以看清自己與旁人的欲望?不論是何者,都似乎無法完美的為這個角色在自己的問題沒有被解決的當下、引導他人面對問題提供合理的解釋。
在《Re/turn》中,不論是何種結局,均以人際關係當中的愛與欲望作為主題,用以形塑出人與他者、與世界產生關係的模式同時呈現欲望對映出生命中的缺憾、愛造成生命中的束縛性,而這兩者的產生,如同羅洛‧梅(Rollo May)所說「缺乏愛的意志將成為操縱,無意志的愛則只有實驗性與濫情」【2】,都是以濫用的負面結果、期望人能夠在正視愛與欲望之後,以意志加以控制可能氾濫的欲望,而在愛與意志兩者相輔相成後,則能夠避免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距離,使人可以合宜地表達出愛、並且與過去造成的缺憾達成和解,使生命能夠持續前行。
註釋
1、語見呂柏伸:〈第四度的重返〉,《Re/turn》節目冊(2018年),頁3。
2、參見羅洛‧梅(Rollo May)著,彭仁郁譯:《愛與意志》(台北:立緒,2001年),頁26。
《Re/turn》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8/03/03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