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吃重,整體愈見挑戰《傳說.陸文龍》
12月
27
2013
傳說 陸文龍(大稻埕戲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51次瀏覽
陳永恩(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

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附設青年歌仔戲團成軍邁入第三年,第一次售票演出即獲得熱情迴響,在劇目的選擇上多以歷史戲為主,其更以紮實完整的武戲向觀眾揭示帶領歌仔戲走向新方向的決心——撇開流行的絢麗聲光效果與舞美服裝,質樸真誠的展現演員細緻的做工表演。

陸文龍原僅是岳飛故事中的小光點,卻在戲曲舞台上一躍而成主角,訴唱著自己少年英雄的傳說。傳統京劇《八大錘》又名《斷臂說書》,故事主線放在陸文龍與王佐二人身上,陸文龍以武小生應工,著重於展現雙槍武藝;王佐則以老生應工,以忠臣之姿揭示陸文龍身世之謎並勸其歸降大宋。此齣《傳說.陸文龍》融合各團劇情長短並加以改編,為團員量身打造,然因欲平衡團員戲份,在劇情前半大篇幅詳述陸登與金兀朮交鋒經過,陸夫人與乳母亦各自有戲,並增加金蓮、金龜等角色,在原先吃重武戲與忠義結構之下,使得整體劇情鬆散,情感鋪墊粗糙。

擺盪於生父陸登之仇與養父金兀朮之恩中間,陸文龍的內心轉折應是值得用心刻畫之處,此劇既然一改前書選擇讓陸文龍自小明白身世,那麼金兀朮對其是利用抑或真心,難道僅憑乳母一死與遺書一紙便可改變?金兀朮若如劇中所言的陰沈狡詐,其用計之深為何又全然未彰顯?陸文龍歸宋、金兀朮翻臉之倉促,在劇情後半突如其來的大轉彎,實在難以說服現代觀眾。而劇毒的帝王花與常青的忠臣草雖嘗試翻出新意,將戰場的瞬息萬變、臣子的無能為力等議題帶入劇中,都僅蜻蜓點水未能有較好的發揮,全劇收尾在過於渲染卻又不知所以的悲劇中,以陸文龍之死將二條主線收支為一,卻將死亡運用的略顯廉價俗爛,亦是遺憾。

此劇與其說是附設青年歌仔戲團公演大戲,不如說是其成果展,歌仔戲罕見的吃重武戲,考驗著演員的功夫也考驗著觀眾的耐心;略顯花俏多餘的文戲身段不減其學習之努力;而陸文龍在表演上的刻意柔和,略略呼應京劇過去以旦角反串此角的演出,別有用心,可惜與小旦聲線過於接近,難以分辨。此劇亦凸顯劇團之潛在問題,整體感的不足,戲份的分散與缺乏專業編劇執筆,使得劇情枝蔓瑣碎,每個角色的心境情緒難以深入處理,辜負了此番劇情巧思與青年演員的苦練,實在可惜。唸白模糊、不少坐在地上的動作安排與器材、場地限制,讓觀眾在觀賞時頗為吃力,編導的設計難以理想發揮。在演員與戲劇完整度之間該如何取捨,公營劇團乃至整個歌仔戲圈往後的走向又是如何,在實習劇團與專業劇團中擺蕩的附設青年歌仔戲團是萬古流芳又或如陸文龍一般曇花一現,隨即殞落在隆隆砲火之中,後續發展值得留意期待。

《傳說.陸文龍》

演出|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附設青年歌仔戲團
時間|2013/12/22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