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底輕輕地唱出響亮的希望《石易巧與弗蘭克—我心輕輕唱著》
9月
14
2024
石易巧與弗蘭克—我心輕輕唱著(AMA 亞藝藝術提供/攝影彭薇)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7次瀏覽

文 林鄉雨(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以純淨的音樂,化不可能為可能

這場聲樂音樂會,從節目的安排便讓人眼睛一亮。音樂會上半場的曲目,《艾辛朵夫歌曲集》作品39(Liederkreis, Op. 39),出自舒曼(Robert Schumann)著名三大聯篇歌曲。演出的方式突破傳統通常由單一歌手的演唱的模式,靈活運用男、女歌手音色的不同特質搭配詩詞的特性,將十二首歌曲分派為次女高音獨唱、男高音獨唱,與男女聲重唱來詮釋,精緻巧妙地將音樂的藝術性提升至更高的層次。透過次女高音石易巧千錘百鍊的音色、清晰的咬字,與綿延婉轉的聲音線條,搭配男高音馬庫斯.弗蘭克(Markus Francke)的純淨音色與深思熟慮的咬字,細緻地擴展了這組聯篇歌曲的戲劇性,讓現場觀眾能輕易地從音樂中感受到舒曼對其妻子克拉拉(Clara Schumann)的深情愛意。這種饒富寓意的曲目,其聯篇藝術歌曲的形式過往常讓台灣的一般觀眾感到卻步,然而在兩位歌手的詮釋之下,卻是真真切切地用歌聲把音樂訴說成充滿畫面的故事,令觀眾屏息,也將音樂凝聚在美好的當下,讓大家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下半場的歌劇選曲則是誠意滿滿,兩位聲樂家火力全開,精湛的演唱技巧充分展現了劇院歌手純熟老練的演唱功力與舞台魅力。這場演出中,音樂家們沒有浮誇煽情、沒有刻意壯大音量,也沒有粗獷地炫技,只有堅實穩當的聲樂技巧,有時因深情而綿延婉轉,有時因激情而強烈嘹亮。整場演出展現出表演者忠於音樂,優雅深沉地以歌聲傳遞純淨的音樂,讓現場每一位觀眾的心隨其自在優游,堪稱以巧思和實力擊倒了一般以為聯篇藝術歌曲艱深難懂的刻板印象高牆,化眾人以為之不可能為可能。


石易巧與弗蘭克—我心輕輕唱著(AMA 亞藝藝術提供/攝影彭薇)

次女高音、男高音與鋼琴演奏的無間合作,交織出響亮的希望

石易巧的這場音樂會為台灣樂壇帶來了令人驚豔且具國際水準的演出,在場聆聽的觀眾除了感動之外,應該都會為她感到驕傲。透過她穩健的演唱技巧,石易巧用層次豐富的音色,表達出藝術歌曲的詩意與歌劇角色的深度。筆者深刻地感受到:這是一位有思想的聲樂家,她認真感受音樂,然後將其沉澱後的思緒轉換成歌聲,如此才能讓觀眾輕易進入她那如畫般的樂曲詮釋。要經歷過多少歷練才能具備如此游刃有餘的唱功?她在藝術歌曲與歌劇曲目上這種強大又深廣的演譯詮釋,令筆者動容。

弗蘭克在詮釋上半場的藝術歌曲時表現得中規中矩,與石易巧配搭得恰到好處,從他的聲音就可以聽出他對歌詞的精闢詮釋,藉由層次豐富且細緻的音色傳達出來,尤其是聯篇歌曲中的第五首歌曲〈月夜〉(Mondnacht),弗蘭克生動精緻的歌聲,把觀眾的心都收服了。下半場充滿戲劇張力的歌劇曲目,才見他火力全開,尤其在他演唱馬斯康尼(Pietro Mascagni)歌劇《鄉村騎士》中的〈媽媽,這酒好烈〉(Mamma, quel vino è generoso)時,弗蘭克美好的男高音音色在這首詠嘆調中得以發揮到極致。而鋼琴家克雷門斯.穆勒(Clemens Müller)在上半場對於舒曼聯篇歌曲的詮釋,藉著細緻微妙的觸鍵,營造出豐沛多彩、激發無限想像的音色。這三位音樂家充滿默契和想法的音樂合作,這一夜在國家音樂廳裡,唱響了古典聲樂界的希望,為台下的我們開啟了全新的眼界。


石易巧與弗蘭克—我心輕輕唱著(AMA 亞藝藝術提供/攝影彭薇)

此等精緻有料的音樂會,怎麼可以叫好不叫座?

如此一場高品質、令台灣聲樂圈耳目一新,同時激盪出嶄新想法的音樂會,應該要讓更多人看到的,然而很遺憾的,卻是票房不甚理想。這樣一位在德國歌劇院發光發熱,在國外評價極佳的台灣聲樂家,為何在國內的媒體與網路平台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聲量?是否在宣傳的方向或是力道上出了問題?台灣聲樂圈的演出活動模式似乎傾向於關起房門來辦家家酒,這種做法是否造成古典聲樂圈畫地自限,無法走出自己的小圈圈?當天出席觀看演出的觀眾當中有的是大專院校的聲樂教授與在舞台上活躍的聲樂家,大家是否有辦法集思廣益,替「聲樂音樂會的宣傳」找出一條新路?

筆者注意到北部的一個高中音樂班與大學音樂系都曾替石易巧、弗蘭克和穆勒舉辦教學大師班,在臉書上也有一些頗接地氣的宣傳發文。然而該做的是否應該是更普遍地訴諸於大眾傳播媒介與新聞媒體,藉由報導與廣告放送,把石易巧的故事送出我們的舒適圈,以更廣闊的方式,向台灣人推銷這位本土聲樂家?筆者相信透過她努力的故事、透過她在台灣接受完整聲樂訓練的生命歷程,應當能吸引更多古典音樂圈以外的人注意到她,進而認識她。

今天這場音樂會當然不會是石易巧在台灣的最後一場演出,她一定還會再回來為台灣觀眾演唱,筆者衷心希望她的故事可以像海浪不輟拍打海岸那般,激勵更多學習聲樂的學子,讓更多懷有聲樂夢的年輕人找到信心,走上這一條不斷切磋砥礪的音樂之路。

《石易巧與弗蘭克—我心輕輕唱著》

演出|次女高音:石易巧、男高音:馬庫斯.弗蘭克(Markus Francke)、鋼琴:克雷門斯.穆勒(Clemens Müller)
時間|2024/08/28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織男.彼赫巫》作為一齣主打泰雅族的原創歌舞劇,但觀點卻與一般的戲劇無異,訴說應該尊重多元性別的差異,卻並未著重在泰雅族身上的異同進行延伸;講述了織布對於泰雅族而言無可取代的獨特與意義,卻也未就此解釋男性不可織布的緣由。
10月
01
2024
音樂
252
在這個製作版本中最成功的,莫過於舞台場景的設計與呈現。這種呈現方式讓觀眾隨著四幕劇情的發展,在視覺上彷彿參與了一場藝術史上的名畫饗宴。
9月
25
2024
當代箏樂的異域風潮的形成,卻是始自於中國作曲家們企圖以未受到西化影響、純粹的民族音樂作為素材,發展出具有東亞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
9月
25
2024
透過效果器,吉他不再是吉他,如同黑膠唱盤也不再是黑膠唱盤,這些「樂器」不但是打造實驗之聲的管道(channel),更進一步促成了全新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
9月
25
2024
原本僅僅是被動操控的樂器/物件,變成了能即時運算、回饋、甚至主宰聲響的能動者(agent)。音樂演奏從「演奏者→物」的單一關係,變成了「演奏者→物→演奏者→⋯⋯」的無盡雙向對話。
9月
20
2024
迪里拜爾將美聲技巧的藝術,精準地呈現在她演唱之中,做了最佳的示範。她的演出彰顯出的,是美聲藝術的精隨不在於音量大小,而是在於絕佳的氣息與聲線的控制。這些歌曲在她堅定的母音與氣息的搭配之下,呈現出豐富多彩又溫暖抒情的音色,讓她得以將音樂性發揮到極至,透過她的聲音昇華至更高的藝術層次。
9月
18
2024
因為爵士樂的本質就是融合,而以創作的角度來看,「融合爵士樂」可以發揮的範疇是很廣的,甚至「世界音樂」都可以當成是「融合爵士樂」的一部分。這或許也解釋了「天際線」為何要改編客家、福佬、原住民音樂,借用這些音樂的元素,轉化成即興演奏的一部份。
9月
18
2024
而快板的〈卡迪斯姑娘〉相較於其他抒情曲目,實則容易得多,迪里拜爾用曲末一顆肯定的高音,告訴聽眾雖然整場曲目沒有歌劇作品,但這位花腔女高音仍然寶刀未老。
9月
17
2024
導演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已參與過十七個不同的《瑪儂.雷斯考》製作,對於文本有著不可思議的熟悉度,導演詮釋也細微到一字一句。
9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