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自己《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
11月
29
2016
五感劇團工作坊呈現(林敬元 攝,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36次瀏覽
陳代樾(專案評論人)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五感劇團(Teatro de los Sentidos)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邀請西班牙五感劇團舉辦為期十天的工作坊《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1】,最後兩天則是公開呈現。你沒有參與工作坊,卻對這種開啟五感的表演形式非常感興趣,一定要親身體驗看看。

「也許可以這麼說,我們都是從一道門走進去,從另一道門出來,或是待在兩個門中間的地方。」「出生如果是從一道門進入,死亡就是從另一邊走出去,或反過來說,死亡是進入一扇門,出生才是從一扇門走出。」當觀眾正準備踏進劇場的那道門之前,女演員在門前熱切的說著,話語中間不時停頓,露出好奇的微笑,確定觀眾確實理解才接續說下去。「希望每個觀眾都帶著一個自己的秘密問題進入劇場,也許會得到解答也不一定。」

進入門後是極黑的看不出形象的空間,遙遠的歌聲輕輕的唱著,你的手搭著前面的肩膀慢慢往前才看清微弱燈光照亮的劇場空間。站定後,約莫二十位演員彼此間隔不遠緩步向前,眼前皆綁著黑布條從另一邊進來,突然有個男演員舉起雙手,並沒有碰到旁人,卻不知是聲音還是風壓,周圍的演員都回應著他,如能看見一般。演員們繼續接近,一對一分別帶開觀眾,她托起你的雙手引領前行,輕輕的觸碰你臉的輪廓,也帶起你的手觸碰她的臉,她將綁在自己眼前的黑布鬆開,視線短暫相接,再將揭下的布條覆蓋你的雙眼。失去視覺時常引發恐懼,但因為布條是從演員到觀眾的移轉,視覺並非是剝奪,而是從自身出發的邀請。

你站在黑暗的空間中,還在思考是否需要自己探索移動,就感覺演員們開始在身邊穿梭輕聲說著話,在空間中形成好多忽近忽遠的聲音團塊相互疊合,卻會有一些故事片段突然鑽進你的意識。關於喜悅與留念的片段,童年故事與總是懷念的巧克力牛奶的味道。除了聲音之外還有氣味,尤加利的清香、烤麵包的香味和各種你叫不出卻熟悉的氣味,將通向記憶的門紛紛開啟。記憶卻不全是喜悅,哀傷陰鬱也不可或缺,氛圍急轉直下,一個女孩說著他的家族許多成員都自殺身亡,另一個提到抗憂鬱藥片,搞不清楚是記憶讓你聞到藥的味道還是味道連結記憶,你的身體保護性的微微的內收,眼前依舊的黑暗似乎漂浮著淡藍色的光。

另一具不一樣質地的身體將你帶開,隨著舞曲的搖擺,一個男孩面對你將他的手托著你的肩胛,將你的手環著他的腰,與你跳起舞來。你想起自己似乎從來沒有這樣與他跳過舞,在這樣的黑暗中卻自在極了,不禁覺得有些感慨。你們彼此間的距離隨著搖擺越來越近,其實不是近,是心的距離被打開,然後是一個深的擁抱。樂曲結束,他從背後將你的視覺解開,你沒有看到他的臉,卻有許多面容浮現。

恢復視覺之後到了另一個空間,演員將觀眾集成約五人的小組,中間放著有玻璃罩的提燈,一個演員拿著燈在觀眾面前輪轉,你尋思不知是否需要接過燈具便伸手向前,另一個演員則開口問你:「你要選我還是選他?」好個唐突的問題,你隨口對問問題的人說選你,卻是你選的那個人離開,留下你沒有選的那人,反問你說:「你怎麼不選我要選他?」你覺得無辜,只因為那人開口先說話,如此而已,卻不知如何回應留下的人。這個段落可能是要講關於人生必然面對的選擇與被留下的失落,你不是不能理解,卻感覺到一種斷裂,從感官的開啟到語言直接的交流,似乎還需要一些過程引導才能進入情境,將內心的故事喚醒。

留下的演員將手掌大小的鏡子分給每個觀眾,指引你水平捧著鏡子剛好切在眼睛下緣,你眼睛向下看卻看不到地板而是反射著天空。他們引領你進入另一個天花板滿是物件裝飾的空間,那些物件被鏡像投射在地板,幾乎與你的身型同高,你像是走進愛麗絲長滿奇花異草的叢林,卻不會撞上巨型花草,在幻象間穿梭前行。在身後扶持你的演員輕輕地用觸覺暗示你提起腳步,就算是地板些微的落差,他們都為你仔細思量過了,讓你可以安心的享受這奇異的幻覺旅程。

經歷這趟奇幻的旅程,你好像突然理解劇場作為迷宮是如何可能,這種迷宮般的劇場形式來自導演安立奎‧華加斯(Enrique Vargas)在咖啡莊園成長的經驗,他想像咖啡樹是一把大傘,挖個洞就可以通到另一個地方,到別的地方去玩,或是躲起來。他自己發明各種遊戲,等待親友週末放假來玩,跟他們分享這些驚奇的感受,就像是追尋愛麗絲奇幻世界中的小白兔一般。你突然覺得他這位人類學家花了十五年研究亞馬遜流域的遊戲、儀式與神話,似乎也是在追尋那童年的悸動,最終以劇場的形式呈現,那種探索與體驗卻貫穿著他的生命。

離開幻覺叢林,你站在鏡子前面將眼前的反射鏡拿下,看著自己站在鏡子的另一端,你知道有一部份的自己留下,一部份的自己回到了現實。你看著參與者一個一個被帶出空間,他們的面容或欣喜或沈靜,也許他們內心的問題也多少被解答了。最後的一道門前擺著桌椅,桌上擺著熱茶和紙筆。你有一段自己的時間,喝杯茶,畫畫或寫些東西,收拾散落的回憶。看著熟悉的面容,你已經準備好要踏出這道門,或是,從這道門走進。

註釋

1、《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活動網站http://www.tpac-taipei.org/event/#/e/577

《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

演出|
時間|2016/11/20 14:00
地點|台北試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的感動,「我」沉浸其中,在修辭上會不會不及「觀眾」那麼有感染力?而且「觀眾」好像比「我」更中性一點,比「我」更有「客觀」的感覺。
4月
11
2024
對我來說,「文化」其實更具體地指涉了一段現代性歷史生產過程中的歸類,而懂得如何歸類、如何安置的知識,也就是評論分析的能力,同時更是權力的新想像。
4月
11
2024
首先,出於個人感覺的主觀陳述,憑什麼可作為一種公共評論的原則或尺度呢?我深知一部戲的生產過程,勞師動眾,耗時費工,僅因為一名觀眾在相遇當下瞬息之間的感覺,便決定了它的評價,這會不會有一點兒獨斷的暴力呢?因此我以為,評論者對「我覺得」做出更細緻的描述及深入剖析,有其必要。
4月
11
2024
假如是來自京劇的動作術語,比如「朝天蹬」,至少還能從字面上揣摹動作的形象與能量:「腳往上方」,而且是高高的、狠狠用力的,用腳跟「蹬」的樣子。但若是源自法文的芭蕾術語,往往還有翻譯和文化的隔閡。
4月
03
2024
我們或許早已對「劇場是觀看的地方」(源自「theatrum」)、「object」作為物件與客體等分析習以為常,信手捻來皆是歐洲語系各種字詞借用、轉品與變形;但語言文字部並不是全然真空的符號,讓人乾乾淨淨地移植異鄉。每個字詞,都有它獨特的聲音、質地、情感與記憶。是這些細節成就了書寫的骨肉,不至有魂無體。
4月
03
2024
嚴格來說,《黑》並未超出既定的歷史再現,也因此沒有太多劇場性介入。儘管使用新的技術,但在劇場手法上並無更多突破,影像至多是忠於現實。就算沒有大銀幕的說書人,只剩語音也不會影響敘事,更何況每位觀眾的「體驗」還會受到其他人動線的干擾,整場下來似乎讓人聯想到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導覽。但這並非技術本身的問題,更不是對題材沒興趣
3月
21
2024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