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柳情慾的再譯釋《尋夢》
8月
22
2016
尋夢(楊儒強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8次瀏覽
葉柏增(中央音樂學院碩士交換生)

適逢明代文豪湯顯祖逝世四百週年,當代情慾美學劇作家楊儒强取材其經典作品《牡丹亭》,以肢體劇場形式於中正紀念堂演藝廳演出。開場音樂是以五度六度與八度音堆疊出虛幻感。原來是輪迴的時候到了,杜麗娘從布幕後走出(左上舞臺側掛一條布幕,上寫辭賦〈長相思‧尋夢〉),此時的杜麗娘,站在黃泉河畔,即已在「尋」。尋的是古代封建社會下,女子對於情感的發洩出口。

試問,誰能無情無慾?越壓抑卻越使情感的壓力,在找到出口時,傾瀉而出。此時的杜麗娘,在黃泉河畔殷殷期盼,切切尋找。當黃泉河畔響起一聲鐘響,麗娘隨聲入夢,夢中尋得一盞明燈,一盞導引情慾的燈,持燈引路人,卻似那似曾相似的柳生夢梅。

她與柳生的情是如此刻骨銘心,她曾與柳生有過的似水春宵,都在這時滿溢出來。對於慾望的追求,在麗娘心中形成一種痴,對情對慾的痴;這痴,讓麗娘在黃泉河畔邊,不由自主地被情慾的燈帶著走。一切只因持燈人是柳夢梅:讓麗娘魂牽夢縈的那個他。這時的麗娘,是欣喜的。拋開現實社會中封建制度所建構的枷鎖,在夢境中的黃河畔,無法度禮教,剩下的是人對於情慾追求的生物的成分。

柳夢梅與杜麗娘,在夢境中的黃河畔,找到了彼此,也尋回了當時初見彼此的情與慾。或許是湯顯祖與楊儒强皆為男性,在整段劇作文本演出中,處處帶有男性沙文主義的殘影。情慾的交疊讓作為女性的杜麗娘,身雖已掙脫封建的枷鎖,但心中卻又保留封建社會的男性至上父權象徵。尋夢的過程中,她都是跟隨著柳夢梅的腳步,將情慾依附於男性主體上。如杜麗娘在黃河畔,跟著情慾的燈走,那麼,杜麗娘注定將自我的意識拋諸腦後,讓身為男性的柳夢梅,主導著情慾河流的走向。

激盪的情慾中,麗娘與夢梅翻雲覆雨,但卻只在夢境中,夢醒。麗娘正襟危坐,思量。雖說夢亦歸夢,但杜麗娘,卻依舊戀夢。只因在夢中,才能表現出最自我的情感與慾望,而後,麗娘決定再次尋夢。當黃泉的鐘聲再次響起,柳夢梅再次入夢。在黃泉河畔,在走過的道路上,灑落的是血紅色的彼岸花。杜麗娘走入夢境中,卻發現夢已非夢。走入的是亦假亦真的幻境,是彼岸花帶她走入的「靈魂的幻境」。在幻境中,她與柳夢梅的關係更加緊密,情慾透過彼岸花完整催生。柳夢梅將彼岸花瓣灑落在麗娘身上,是一種情慾的宣洩,而麗娘在這過程中,對情慾的欲拒還迎,是那樣地真實,又那樣地享受。作為觀眾,我們突然理解:原來就是這樣,這就是情慾最真實的展現。

黃泉河畔的一聲響,提醒了杜麗娘,夢亦夢,幻亦幻,眼前的一切仍是虛幻。不過,此時的杜麗娘,已在夢與幻中自覺。對於情慾,如何宣洩,如何展現,或許沒有所謂的天長地久,及時行樂。但享受當下,才是最真實的自我。

總括而言,《尋夢》探討的是情慾最根本的宣洩;原作者湯顯祖在四百年前,寫下曠世鉅作《牡丹亭》。即以此作對於封建制度下的女性情慾,做出了不同於那時的詮釋;而今日的劇作家楊儒强取骨去皮的再譯釋,將女性情慾與男性情慾的互動,更深刻地烙印在觀者的心中。

現代社會,不同於過往封建氛圍,女性也不再壓抑。她們可以自由地將情慾直白地表達。透過新作《尋夢》,重新譯釋經典,也將對於經典的詮釋,以不同的角度,推至另一高峰。肢體劇場中的表演者,沒有對白。角色與情節的詮釋,全憑演員動作和空間、道具、燈光與音樂等素材。要在有限的素材內,譯釋經典,考驗著全體創作團隊的能力。《尋夢》創作團隊堪稱新生代創作者中的一時之選。在湯顯祖逝世後的四百年,將經典重新演繹,也為後世留下了當代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經典再譯釋。

《尋夢》

演出|楊儒强、邱昱瑄
時間|2016/08/20 14:30
地點|台北中正紀念堂中正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柳夢梅兩次將紅色花瓣大把大把灑向杜麗娘,她以虔誠的眼神、謙下的姿態相迎。紅花繽紛如火,大概是舞臺空間中用色最搶眼熾熱的時刻了。(王政強)
8月
24
2016
演出的音樂像長了蛀蟲的枯木,經不起稍微認真的檢視。節拍的運用和電子的聲響摧枝折葉地把柔軟的舞蹈和辭賦的意識掩蓋。這看似是一種跨領域實驗的成果,可我不解的是實驗的本質是什麼?(陳芳文)
8月
22
2016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