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澀文本的優異演繹《創世紀》
11月
08
2018
創世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攝影拉風影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24次瀏覽
車炎江(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2018年甫落成啟用的高雄衛武營音樂廳,於10月26日及28日迎來第一檔跨國外製節目「拉夫拉前衛劇團《創世紀》(La Fura dels Baus:The Creation)」。據聞該廳內部聲響效果奇佳,自然引人好奇想一探究竟。演前導聆由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親自主持,與製作單位舞監一同談起作品的發想源起時,特別強調這檔跨國合製的節目,原本就是以易北河愛樂廳(Elbphilharmonie Concert Hall)這類葡萄園式音樂廳作為演出場地藍圖;而衛武營音樂廳恰好正是臺灣首座、也是目前唯一採用葡萄園式設計的音樂廳,與拉夫拉前衛劇團對該作品的設計理念相符。當日聆賞完畢後,不得不盛讚該廳的建築物理聲響傳遞高效率相當令人滿意,不僅足以讓舞臺上的樂音細節遍布全場,連觀眾席傳出的手機鈴聲、物件落地碰撞聲、耳語交談聲也都能聲聲入耳。

作品原文中譯結果究竟應採行基督教的創世「記」或天主教的創世「紀」姑且不論,能在臺灣聽到奧國古典作曲家海頓(Joseph Haydn, 1732-1809)全本《創世紀》(Die Schöpfung, Hob. XXI:2)的高水平完整演出實屬不易。全曲分為三部分,演奏長度約一百分鐘有餘,沒有中場休息,該作品位列世界三大「神劇」(oratorio)絕非浪得虛名,它不僅展示海頓畢生作曲功力,更是融入18世紀後半西歐音樂風格與作曲技術最重要的發展成果,內容反映歐洲啟蒙運動崇尚自然、科學、理性的思想內涵。這在海頓的維也納好友斯威頓男爵(Baron Gottfried van Swieten, 1733-1803)提供的劇本尤其明顯,除了引用部分聖經經文,還有引自米爾頓(John Milton, 1608-74)著名史詩《失樂園》(Paradise Lost)的字句,可見到對於物種分類、動物行為、氣象天候等諸多自然科學領域現象的描述觀察。海頓畢生積累大量歌劇創作經驗以及交響曲的管絃樂團技法,直到1798年──也就是在他高齡退休後的66歲年紀,出於個人意願將《創世紀》譜寫完成。作品裡有層出不窮的高難度炫技演奏演唱,對於歌者(包含獨唱與合唱)近乎嚴苛的演唱音域與歌唱技術要求,加上複雜多變的樂曲結構、既豐富且抽象的表達內容與聲響象徵,搭配海頓對管絃樂團運用的獨到創意,無論演出詮釋或聆賞,都需要大量的相關背景知識、以及聲音藝術的想像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oratorio根源自基督宗教禮儀中的「祈禱」(orazione)和「演講」(oratore),內容以經文、祈禱詞的誦唱為主,其實和劇場元素原本並無關聯,一般不需要粉墨登場的戲劇角色或舞臺布景等戲劇表演元素。只不過,作曲家大量援引義大利歌劇處理臺詞或戲劇場景的朗誦調(recitativo)和詠唱調(aria),加上重唱、合唱等形塑角色形象或場景氛圍的表達方式,營造出某種近似歌劇的「戲劇印象」和「戲劇效果」,導致中文譯之為「神劇」。拉夫拉前衛劇團利用海頓《創世紀》大量的戲劇印象和效果,採用視覺化符號的策略,以當代多媒體舞臺科技重新演繹《創世紀》,進行二百多年前的音樂作品「再創造」。除了原本專屬於該劇團表演特徵的機械或科技設備、特技表演(演員吊鋼索、潛水等),導演在《創世紀》融入新的場景事件,將當前歐洲面臨的難民困境與聖經出埃及記的難民經驗結合,在原本三位天使的角色設定裡,添進異教世界的宇宙元素與象徵,乃至對於世界誕生起源的現代科學理解都涵括在製作群的創意思考裡。打著「前衛」的旗號,如此這般的「互文」(intertextuality)再創作,轉換成視覺意象之後,似乎顯得創意十足,令觀眾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然而,機械設備由人為操作的過程,動作反應並不十分流暢,有時機械手臂的移動甚至顯得笨拙遲鈍、有些勉強。過多強烈的視覺符號刺激,甚至還有以文字堆砌、不明所以的動畫,對於海頓《創世紀》原本即已相當完整的音樂藝術作品造成干擾,甚至無法避免畫蛇添足之嫌,仍是無法視而不見的事實。音樂與唱詞本身即已完整演繹永恆的造物主從無到有的創造世界過程,為何還要添加文字符號 "Infinity" 呈現不規則動態的動畫?不禁令人反思,拉夫拉前衛劇團某些過於直白的表現方式,是否使得原作的抽象聲音藝術被迫承載過多額外或重覆的意念或訊息,以至顯得喧賓奪主?畢竟不是所有音樂作品都具備奧夫《布蘭詩歌》的總體藝術與跨域製作的屬性。

即便如此,由於海頓《創世紀》音樂本身即已相當完整,只要音樂部分能夠成功,整場演出依舊瑕不掩瑜。當天舞臺上的全體演出者對於海頓《創世紀》音樂的精湛詮釋令人激賞。首先,製作單位邀演的三位獨唱者,他們的外形與歌喉皆為一時之選,韓裔女高音任善惠(Sunhae IM)歌聲清亮甜美,土耳其裔德國男高音努格迪耶夫(Dovlet Nurgeldiyev)音色高貴,奧國的低男中音塔澤(Thomas Tatzl)則展現出近乎完美的歌唱技術、雄渾的歌喉以及傲人的寬廣演唱音域,表現極為亮眼。其次,更令人為之驚豔的是在林勤超的指揮之下,高雄市立交響樂團表現出嚴明精準的音樂紀律,不僅許多困難的技術性樂段(例如快速音群、速度變化、龐雜繁複的賦格樂段)絲毫不顯滯澀,個別分部的演奏細節亦表現得可圈可點,尤以木管群、法國號為最。由於海頓大量運用木管樂器與法國號作為《創世紀》表現大自然元素的象徵,甚至加入不易吹奏的倍低音管(contrabassoon),可以想見木管群與法國號樂手肩負重任。整體而言,這回高雄市立交響樂團的表現幾乎無懈可擊。第三,高雄室內合唱團雖是業餘歌者組成,但表現不俗,不僅演出全程背譜,以達成導演與製作團隊複雜的戲劇表演指示,同時他們歌唱的優秀表現,遠遠高出聆賞前心裡預設的期望值。《創世紀》合唱份量極重,不僅各聲部演唱音域寬廣,還有許多高難度的賦格樂段,光就演唱技術與音樂性的高門檻而言,就已不是一般業餘合唱團可以招架,若加上必須以外語(德文)演唱的考量,對高雄室內合唱團更是難上加難。但他們克服全部難關,表現傑出,想必耗費與該團合作的合唱指導張成璞不少心力。

這是一場華麗的視聽饗宴。極致的音樂藝術,強烈的感官刺激,多元的豐富意象,帶領全體觀眾尋索這個世界誕生的原因與人類生命存在的意義。拉夫拉劇團選擇表現的題材和內容,或許對多數臺灣觀眾太過抽象深奧、有距離感,恐有徒勞無功之嫌,甚至令人懷疑部分臺灣的國家級藝術表演製作單位是否過度迷信拉夫拉前衛劇團的招牌?但得見高雄在地的樂團與合唱團表現如此優異,內心欣喜,特為之記。

《創世紀》

演出|拉夫拉前衛劇團、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室內合唱團
時間|2018/10/28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332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10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