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魚《雙城紀失》
5月
17
2016
雙城紀失(劇場空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91次瀏覽
葉盈孜(社會人士)

這是一齣基數為「雙」,卻不斷bonus的精采故事。

香港與臺南,兩個女人、雙面舞臺、兩位編劇疊合敘事與對話的過程,開宗明義「不紀事而紀失」的破題,正如「在香港的臺南人」陳敏慧與「在臺南的香港人」歐陽慧敏,透過日益發達的通訊設備遙望彼方,搬演各自生命記憶,細數兩個城市逐漸消亡的一切。

觀眾甫入場即面臨選擇,要穿越登機門飛去香港?或者留在臺南?雙面舞臺設計相當切題,原來鏡框式單面臺應是從中剖為兩半,黑色布幕包覆整個空間,兩邊觀眾也因相隔兩地而無法感知對方。開演後發現其實不管選擇哪個城市,皆可借助直播投影窺看另一個城市的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透過投影螢幕轉播的畫面品質不佳,且皆為局部片段呈現,然而這樣的設計也有種隔岸觀彼城,霧裡看花的感觸,畢竟相隔兩地,自然無法盡覽對方所有。

在香港,蜷縮在紙箱中的歐陽慧敏翻身探出頭,揭示她即將要動身前往築夢的冒險地,並透露在香港難以發展的現況,當她打包好行李離開後,陳敏慧便接著抵達,展開她在香港的新生活。兩位編劇的差異在本劇中產生相當有趣的對比,雖然身處同一個時間軸,但陳敏慧急促緊張的說話方式,大量詩意而略顯憂鬱的台詞;對照身在臺南的歐陽慧敏,大剌剌而開朗自然的談笑,兩者均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在秉持著高效率的高壓城市,面對男友離奇失蹤,一個年輕女孩的焦慮和無助;以及在另一個步調相對緩慢悠閒的城市,歷練人生風浪的女人,再次踏上冒險的興奮心境。

兩位編劇同步創作的另一個有趣之處在於,觀眾可在劇情的推進與雙舞台的參照下,看見許多臺南人/香港人對彼此的想像,和對自身的反思與批判,諸如香港知名動畫《麥兜故事》身份與背景的變質,被宣稱50年不變的香港,卻在消失在大角咀的「春田花花幼稚園」和取而代之麥兜上武當山練功的橋段中,反映出所謂不變的破滅與可笑。反之臺南對老東西的珍視向來有目共睹,但劇中卻以在地人視角,挖掘出曾經在故鄉記憶中明亮的老戲院,如今已成雜草叢生的廢墟,或者為了公眾利益面臨被徵收的民宅等……臺南同樣有些什麼正在遠去。

在陳敏慧和她失蹤男友梁震對香港的閱讀中,金魚街上成群被塑膠袋困住的金魚們,正如被異化的現代城市,0.01公分的距離看似接近,卻是永遠無法輕易碰觸彼此的鴻溝,正如劇中所述,魚的記憶只有3秒,在魚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稍縱即逝,而繁忙城市如魚,生存在其中的人們也是魚,淹沒在時流裡,無論是粗暴的被消失滅頂,亦或順其自然淡出城市的記憶,人與城之間雙重的消逝,即是《雙城紀失》一劇為這種種美麗與哀愁,留下的蒼涼手勢。

《雙城紀失》

演出|香港劇場空間
時間|2016/05/07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 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號稱訊息同步、天涯若比鄰的現實世界,仍是因為訊號傳遞的零時落差,藉此隱喻各個城市猶存有各自的差異。導演表現城市存有差異的意圖時,他仍不忘這個劇作的主軸,亦即提醒觀眾,這是一個「人」與「城市」的故事。(劉祐誠)
5月
18
2016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