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浮.動》所營造的能量,在我看的那一場的中後段之後,就有些力不從心,脫逸了向上迴旋(如英文標題「uphill」)的軌道,動作的施與受,攻與退之間失去了延續的主題動機,流動性與說服力大打了折扣。(盧健英)
3月
12
2013
儘管使用了360度環景攝影機,但周東彥拍到的並不是更大的存在空間,而是細膩推敲累疊的心理空間,偌大的城市亦如密室,舞台上的方桌、木床,亦如虛像裡的車廂、觀景窗,只是一個移動的載體,載浮載沈在光影與呼吸間。而當我們的目光游移在等比例甚至更綿延的視覺空間裡,但實際上又不由自主跟隨周書毅憂鬱的身體擺盪,虛實流暢交替,一種相互矛盾衝擊的審美經驗油然而生。(盧健英)
10月
17
2012
四位編舞家展現了具有不同程度自覺的動機。正是這些不同程度的編舞動機,連同不同訓練所養成的不同動作系統與風格,在看完四場舞作之後,身為觀眾者也不得不去思考:尤其是究竟決定我們理解舞蹈的成敗,只是單純出於對舞蹈(或編舞)的熱情及其感性的動機,又或者是不同系統影響我們如何觀看舞蹈的知覺作用呢?(鄭文琦)
9月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