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中的不契合《浮.動》
3月
12
2013
浮動(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1次瀏覽
盧健英(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孫尚綺的作品我過去看得不多,去年台北藝術節的《早餐時刻》是初次經驗,舞台上三位舞者忙得不得了,又要跳,又要演,又要當攝影師;觀眾也忙得不得了,一下子看實版,一下子看虛版(投影),視覺不停地跳接,看似一盤散沙,幕後全是精密算計。與其說孫尚綺想玩的是藝術無疆界,《早餐時刻》更證明媒體無疆界,劇場無疆界。不算是很新的概念,但要玩得那麼徹底,也真不簡單。

《浮.動》不一樣,觀眾必須「進入」它的抽象,簡單,以及在電子噪音中回歸的純肢體發展。從一人,兩人,到三人的結構即興變化,然後進入如節目單中所描述的這三人舞:「摸索著外象與內蘊間的契合」。

我從「契合」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作品,最明顯的元素當然是三位舞者,和孫尚綺合作的另兩位男舞者分別是來自威爾斯的 Ross Martinson和來自德國的David Essing,David 魁梧而敏捷流暢, Ross矮小但有著戲劇性的內在,孫尚綺則有著外弛內張的身體幅度,強韌與抒情兼容並蓄,在整晚六十分鐘的時間裡,三個人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沒有誰一定領導誰的問題,但時間拉長之後,「契合」的難度就跑出來。

舞蹈中常說「能量」,其實很難化約成說明文字,你看著舞者們從冷靜到喘息,在時間、光影的推進中,從指尖的啟動、臂膀的交纏,到上下空間的對抗與橫掃,舞者在機智與直覺中選擇動力的收放點,它有點自由又不是太自由,我常會聯想到原住民裡的自由對位複音歌唱,各個聲部截然不同,但兄弟各自爬山後又要到一定的匯集點,造就「能量」。

主題是「空」內容卻不能是空,我必須說這樣的題目不容易,因為考驗舞者身體的「深度」(dimension)要夠,並在動作的交鋒與屈從間展延出綿延度(sustainability),還要細膩變化以撐起時間拉長後的競逐與迴旋而出的火花。而《浮.動》所營造的能量,在我看的那一場的中後段之後,就有些力不從心,脫逸了向上迴旋(如英文標題「uphill」)的軌道,動作的施與受,攻與退之間失去了延續的主題動機,流動性與說服力大打了折扣。而兩位外籍舞者身體的「深度」問題就益發明顯,外象有之,內蘊則不足。後半段的重心雖擴及三人的交織變化,以及對兩兩「關係」的發展,但戲劇性的眼神對視、咬嚙的慾望暗示,挑逗性的呼吸喘息聲,三人舞的換位或對位,重覆的動作再現等等,像半路殺出的新方程式,則又與作品一路營造的「抽象、簡單」風味不同,而這個新出現的主題動機也很難再有往上堆疊的能量。

孫尚綺形容《浮.動》是他對身體探索的三部曲之末,前面的兩支皆為獨舞小品。儘管是達陣之作,對我而言卻有未達陣之憾。但孫尚綺最大的優勢也在此,他有極佳的身體質地,快慢之間有著機敏的控制與爆發力,也顯示他之所以在歐洲被看見的差異性,期待下次再見他的新作。

《浮.動》

演出|崎動力劇場
時間|2013/03/10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拓樸學關注著連續性,同時其中得以展開的異質空間。引人注意的因此更是《浮.動》的作品表面如何在從中切割「破壞」的裂口上,拉出另一意識或其慾望的環帶。(李時雍)
3月
15
2013
聲音與燈光兩者以正交的方式分別在聽覺與視覺上創造了慾望與世界,所以讓觀眾在安排舞者行動序列的意義時,既不缺乏動機上的能量來源,也不怕沒有來自(作為視域界限的)世界的持續性與穩定性。(王柏偉)
3月
13
2013
《永恆回歸》不是一次對單一文化的回望,也非純然的個人返鄉敘事,而是一場藉由舞蹈身體展開的複數對話:關於傳承與創新、個體與群體、離散與歸屬。
5月
15
2025
全部大約三十餘分鐘的演出,已達特定場域的表演創作思維,不僅妥善使用了整宅公寓的走道,後半段的處理,更是連動了天橋上下的空間,為作品瞬間拉開了所在城市線地的景深
5月
14
2025
在舞作中有許多節奏上的空拍、舞蹈動作的靜止和舞台空間的留白,這種編排手法讓整個作品更富韻味,也為觀眾留下一片想像的空間。
5月
14
2025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