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中的不契合《浮.動》
3月
12
2013
浮動(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1次瀏覽
盧健英(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孫尚綺的作品我過去看得不多,去年台北藝術節的《早餐時刻》是初次經驗,舞台上三位舞者忙得不得了,又要跳,又要演,又要當攝影師;觀眾也忙得不得了,一下子看實版,一下子看虛版(投影),視覺不停地跳接,看似一盤散沙,幕後全是精密算計。與其說孫尚綺想玩的是藝術無疆界,《早餐時刻》更證明媒體無疆界,劇場無疆界。不算是很新的概念,但要玩得那麼徹底,也真不簡單。

《浮.動》不一樣,觀眾必須「進入」它的抽象,簡單,以及在電子噪音中回歸的純肢體發展。從一人,兩人,到三人的結構即興變化,然後進入如節目單中所描述的這三人舞:「摸索著外象與內蘊間的契合」。

我從「契合」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作品,最明顯的元素當然是三位舞者,和孫尚綺合作的另兩位男舞者分別是來自威爾斯的 Ross Martinson和來自德國的David Essing,David 魁梧而敏捷流暢, Ross矮小但有著戲劇性的內在,孫尚綺則有著外弛內張的身體幅度,強韌與抒情兼容並蓄,在整晚六十分鐘的時間裡,三個人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沒有誰一定領導誰的問題,但時間拉長之後,「契合」的難度就跑出來。

舞蹈中常說「能量」,其實很難化約成說明文字,你看著舞者們從冷靜到喘息,在時間、光影的推進中,從指尖的啟動、臂膀的交纏,到上下空間的對抗與橫掃,舞者在機智與直覺中選擇動力的收放點,它有點自由又不是太自由,我常會聯想到原住民裡的自由對位複音歌唱,各個聲部截然不同,但兄弟各自爬山後又要到一定的匯集點,造就「能量」。

主題是「空」內容卻不能是空,我必須說這樣的題目不容易,因為考驗舞者身體的「深度」(dimension)要夠,並在動作的交鋒與屈從間展延出綿延度(sustainability),還要細膩變化以撐起時間拉長後的競逐與迴旋而出的火花。而《浮.動》所營造的能量,在我看的那一場的中後段之後,就有些力不從心,脫逸了向上迴旋(如英文標題「uphill」)的軌道,動作的施與受,攻與退之間失去了延續的主題動機,流動性與說服力大打了折扣。而兩位外籍舞者身體的「深度」問題就益發明顯,外象有之,內蘊則不足。後半段的重心雖擴及三人的交織變化,以及對兩兩「關係」的發展,但戲劇性的眼神對視、咬嚙的慾望暗示,挑逗性的呼吸喘息聲,三人舞的換位或對位,重覆的動作再現等等,像半路殺出的新方程式,則又與作品一路營造的「抽象、簡單」風味不同,而這個新出現的主題動機也很難再有往上堆疊的能量。

孫尚綺形容《浮.動》是他對身體探索的三部曲之末,前面的兩支皆為獨舞小品。儘管是達陣之作,對我而言卻有未達陣之憾。但孫尚綺最大的優勢也在此,他有極佳的身體質地,快慢之間有著機敏的控制與爆發力,也顯示他之所以在歐洲被看見的差異性,期待下次再見他的新作。

《浮.動》

演出|崎動力劇場
時間|2013/03/10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拓樸學關注著連續性,同時其中得以展開的異質空間。引人注意的因此更是《浮.動》的作品表面如何在從中切割「破壞」的裂口上,拉出另一意識或其慾望的環帶。(李時雍)
3月
15
2013
聲音與燈光兩者以正交的方式分別在聽覺與視覺上創造了慾望與世界,所以讓觀眾在安排舞者行動序列的意義時,既不缺乏動機上的能量來源,也不怕沒有來自(作為視域界限的)世界的持續性與穩定性。(王柏偉)
3月
13
2013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