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中的不契合《浮.動》
3月
12
2013
浮動(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37次瀏覽
盧健英(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孫尚綺的作品我過去看得不多,去年台北藝術節的《早餐時刻》是初次經驗,舞台上三位舞者忙得不得了,又要跳,又要演,又要當攝影師;觀眾也忙得不得了,一下子看實版,一下子看虛版(投影),視覺不停地跳接,看似一盤散沙,幕後全是精密算計。與其說孫尚綺想玩的是藝術無疆界,《早餐時刻》更證明媒體無疆界,劇場無疆界。不算是很新的概念,但要玩得那麼徹底,也真不簡單。

《浮.動》不一樣,觀眾必須「進入」它的抽象,簡單,以及在電子噪音中回歸的純肢體發展。從一人,兩人,到三人的結構即興變化,然後進入如節目單中所描述的這三人舞:「摸索著外象與內蘊間的契合」。

我從「契合」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作品,最明顯的元素當然是三位舞者,和孫尚綺合作的另兩位男舞者分別是來自威爾斯的 Ross Martinson和來自德國的David Essing,David 魁梧而敏捷流暢, Ross矮小但有著戲劇性的內在,孫尚綺則有著外弛內張的身體幅度,強韌與抒情兼容並蓄,在整晚六十分鐘的時間裡,三個人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沒有誰一定領導誰的問題,但時間拉長之後,「契合」的難度就跑出來。

舞蹈中常說「能量」,其實很難化約成說明文字,你看著舞者們從冷靜到喘息,在時間、光影的推進中,從指尖的啟動、臂膀的交纏,到上下空間的對抗與橫掃,舞者在機智與直覺中選擇動力的收放點,它有點自由又不是太自由,我常會聯想到原住民裡的自由對位複音歌唱,各個聲部截然不同,但兄弟各自爬山後又要到一定的匯集點,造就「能量」。

主題是「空」內容卻不能是空,我必須說這樣的題目不容易,因為考驗舞者身體的「深度」(dimension)要夠,並在動作的交鋒與屈從間展延出綿延度(sustainability),還要細膩變化以撐起時間拉長後的競逐與迴旋而出的火花。而《浮.動》所營造的能量,在我看的那一場的中後段之後,就有些力不從心,脫逸了向上迴旋(如英文標題「uphill」)的軌道,動作的施與受,攻與退之間失去了延續的主題動機,流動性與說服力大打了折扣。而兩位外籍舞者身體的「深度」問題就益發明顯,外象有之,內蘊則不足。後半段的重心雖擴及三人的交織變化,以及對兩兩「關係」的發展,但戲劇性的眼神對視、咬嚙的慾望暗示,挑逗性的呼吸喘息聲,三人舞的換位或對位,重覆的動作再現等等,像半路殺出的新方程式,則又與作品一路營造的「抽象、簡單」風味不同,而這個新出現的主題動機也很難再有往上堆疊的能量。

孫尚綺形容《浮.動》是他對身體探索的三部曲之末,前面的兩支皆為獨舞小品。儘管是達陣之作,對我而言卻有未達陣之憾。但孫尚綺最大的優勢也在此,他有極佳的身體質地,快慢之間有著機敏的控制與爆發力,也顯示他之所以在歐洲被看見的差異性,期待下次再見他的新作。

《浮.動》

演出|崎動力劇場
時間|2013/03/10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拓樸學關注著連續性,同時其中得以展開的異質空間。引人注意的因此更是《浮.動》的作品表面如何在從中切割「破壞」的裂口上,拉出另一意識或其慾望的環帶。(李時雍)
3月
15
2013
聲音與燈光兩者以正交的方式分別在聽覺與視覺上創造了慾望與世界,所以讓觀眾在安排舞者行動序列的意義時,既不缺乏動機上的能量來源,也不怕沒有來自(作為視域界限的)世界的持續性與穩定性。(王柏偉)
3月
13
2013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