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而魏海敏作為臺灣梅派的代表演員,傳承梅派戲,對她而言是致敬,是個人修為養成,是文化的傳承。對於繼起的新秀來說,她也已是大師典範:從傳統走向跨界,卻仍不忘初心地鑽研傳統藝術。(蘇恆毅)
8月
31
2022
《潮海渡》的本質仍然是一個社區聯歡意味濃厚的節慶展演,若是作品全盤皆用嚴肅藝術的方向思考及建構,恐怕成果也不會是主辦單位和在地觀眾會享受其中並樂於買單的。就這層意義上來看,《潮海渡》確實在技藝展現和藝術精神之間取得了一個十分值得嘉許的平衡與調性。(蔡孟凱)
8月
21
2019
「包裝」的立意是為了聚焦該團的風格,並突顯這項技藝在身體與物件表現的力與美。然戊己劇團的拼貼形式不僅模糊自身的主體之外,更容易導入模仿經典模刻之印象,反而難走出自己的風格。(石志如)
7月
10
2018
《月夜情愁》意圖呈現北管音樂的火拼,進而形成此劇最為特殊且有趣之處:建構戲劇與歷史敘述的同時,以戲曲去詮釋台灣戲曲史,而使這些逐漸被遺忘的技藝在當代舞台上發生。(吳岳霖)
4月
16
2018
結果有點讓人捏把冷汗,前兩個作品觀念原地踏步,技巧乏善可陳,幸好有後半部張逸軍一氣呵成的《天圓地方》和陳韻如令人驚艷的《呼吸》第一段,拯救了整晚的演出,但這四個作品或多或少的共通問題是:一、創作者只看見自己(儘管雲遊四海),創作題材相當侷限。二、 編舞(概念)基本邏輯組織不強(除了《天圓地方》)。三、舞蹈身體語彙不清(除了《天圓地方》、《呼吸》)。(謝東寧)
9月
26
2012
四位編舞家展現了具有不同程度自覺的動機。正是這些不同程度的編舞動機,連同不同訓練所養成的不同動作系統與風格,在看完四場舞作之後,身為觀眾者也不得不去思考:尤其是究竟決定我們理解舞蹈的成敗,只是單純出於對舞蹈(或編舞)的熱情及其感性的動機,又或者是不同系統影響我們如何觀看舞蹈的知覺作用呢?(鄭文琦)
9月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