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關於島嶼如何形成、人與環境如何互動與依存的生命哲思。歌詞中的「島嶼」即是臺灣。編舞家董桂汝創作期間曾聽聞這則傳說,便試圖將傳說的意象轉化到肢體創作上,並連結尋根、回溯內心依歸的意念。於是,分隔為山林、海洋兩場演出的《海洋》便從此引子展開⋯⋯(楊智翔)
11月
30
2021
由於這些節目多半處於「未完成」的狀態,所以觀看的重點得調整成創意性、可行性、技術性,至於作品最終的結構性、完整性、藝術性,只能暫時予以想像。底下並未依照表演順序,而是觸動我美感刺激的強弱次序,稍微紀錄一下這些片段呈現的內、外樣貌,純屬個人主觀感受,非關作品好壞或未來可能的發展性。(于善祿)
5月
04
2020
以當代手法表現特定文化符號,是否較之傳統形式更易於破除隔閡,讓異文化族群容易判讀,也是個可以討論的議題。以這場製作為例,即使我自認對於部分原住民文化不太陌生,即使他們以當代手法呈現,但是我不希望出現的隔閡仍然存在,必須承認某些文化溝渠仍然難以跨越,因此我不能也不敢假裝對於他們想傳達的訊息已全然接收。(戴君安)
4月
30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