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演出型態
專題

在本屆的三個作品中,看到內斂、看到驚喜、也看到更多值得修正的空間,那些嘗試為新人們打開的視野,也打開了當代觀眾的期待。
5月
24
2023
在空無景緻與人煙的舞台上,唯有黑膠地板遺留的刮痕與被拆解的大環,靜置其中⋯⋯演出終有觀眾散去的時刻,從面對他人的狀態,回歸到創作正視的自己,哪一個片段會是自我真實的期待?
5月
15
2023
由於這些節目多半處於「未完成」的狀態,所以觀看的重點得調整成創意性、可行性、技術性,至於作品最終的結構性、完整性、藝術性,只能暫時予以想像。底下並未依照表演順序,而是觸動我美感刺激的強弱次序,稍微紀錄一下這些片段呈現的內、外樣貌,純屬個人主觀感受,非關作品好壞或未來可能的發展性。(于善祿)
5月
04
2020
在這個舞蹈中,楊世豪透過與「隱形的大圈」與「真實的大圈」結合的身體,為我們展示了後人類運作的可能,而在這個過程中,身體與物件的組合,也預設著表演者成為著扮演機器之間活生生的詮釋者,其中的象徵意義讓人遐想。(張懿文)
4月
2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