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生命躍動《少年蒙太奇》
9月
09
2015
少年蒙太奇(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04次瀏覽
楊麗卿(社會人士)

「十六歲成年禮」雖說是台南府城的特色,但慶祝活動向來不脫宗教儀式的窠臼,今年影響.新劇場應台南市文化局的邀請,別開生面地以劇場為媒介,為台南青少年男女演出獨一無二的《少年蒙太奇》。

《少年蒙太奇》的學員都是經過甄選的在地高中生,本屬劇場界的素人,但在計畫主持人呂毅新的訓練開發帶領下,在肢體、語言、台風等方面的表現已很到位,所展現出來的成果,更是一場非常具有特色的成年禮讚,使演出有諸多優點值得推薦。

一、共拼的蒙太奇。所謂「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譯音,意思是把本來沒有生命或美感的素材,拼貼成各種的驚喜和感動。編導呂毅新利用蒙太奇手法,讓演員以口述的方式拼貼少年各自的成長經驗,然後藉由專業的劇場訓練,引領學員在舞台上演出。事實證明劇場選擇「蒙太奇」的手法是明智的,因為這場戲如果只是把各別故事以線性的方式貫串,形式必然僵化單調而呆板。而利用蒙太奇方式就可以自由地將青少年個別及共通的心理困境一一交錯呈現出來,既符合主題蒙太奇的風格,又讓人清楚看到十六歲孩子的各個面向,真實可愛又無縫接軌是很高明的編導。

二、笑中有淚的哏。《少年蒙太奇》戲劇的觸角是以演員為主體,而在十六歲生鮮演員身上開發出來的澎湃豐富創意卻是令人讚嘆的,尤其是在每一個獨到而可喜的哏上,例如真實生活中手機是不可或缺的良伴,然而隱藏在手機背後的訊息,卻是私密的,然而導演藉由拼貼技巧,將畫面分割成通訊的雙方或多方,因此當演員在口述父母在Line或臉書上傳訊息時,其他演員則在舞台的不同角落演出雙手合十的「佛」,並藉由演員重複的合十動作,讓觀眾輕易窺探察知原來在青少年眼中,爸媽就是愛貼佛像或轉貼勸世文。青少年對同儕的觀察也很犀利,如制服對學生而言是痛苦的存在,然而他們卻能自我解嘲解放為青春時裝秀,所以帽子外捲就是身著漁夫裝,而穿運動垮褲的是型男、捲起袖子甩瀏海的是正妹……不一而足的哏,令人瞠目。獨創的名詞更是有哏,像時時發布動態想獲得別人安慰的是「討拍文」、炫耀愛情得意的「假閃文」,至於「讚友文」顯露的則是青少年的世故和幽默……都是諧而不謔的哏。

三、在戲劇中療癒。當面對甜蜜又糾葛的人際紛擾,尚未入世的青少年內心該是徬徨的,然而謝幕時青少年演員卻說戲劇使他們得到救贖,可見這場戲的演出為他們洗滌掉多少的煩憂。《少年蒙太奇》除了有高中生普遍的生活片段如:對愛情的憧憬、學業的壓力、不被同儕認同的苦悶……其中又有鮮明的獨特故事,小至異位性皮膚炎皮膚過敏造成的自卑煩躁,到個別家庭不同的難題負擔差異,劇中藉由青少年演員的種種述說,開闊觀眾的視野,也融入三百六十行的紛雜人生。

《少年蒙太奇》上演的是「一樣米養百樣人」的寫照,其中有因病失智的父子對話,有保安宮前雞排小販母女的辛酸,「雞場人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操著流利台語,住在海邊的阿凱,每日面對的是嘮叨如鄉土劇主角的阿嬤,生活又迥異於同儕,因為他為了學費必須到養雞場打工,聽他絮絮叨叨工作的內容:清雞屎、洗雞場、鋪草、處理清出來的雞屎……只見他們的二人一組,裝袋、綁袋再背至運輸帶,看來彷彿舉重若輕,然而觀眾可知一袋雞屎竟有五十公斤重,瘦小的他肩頭背負的該是多超齡的重擔,而他們一天竟要清理三百袋。少年的成熟令人心痛啊!

儘管青少年的故事酸多甜少,然而演出者並沒在困蹇中自怨自艾,反而自我勉勵:「好也得過,壞也得過,吃苦當作食補」,或:「人不能改變命運,但可以改變態度」;挑戰的決心是昂揚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當劇情盪到谷底時,總有精心安排或設計的音樂流洩出來,適時的撫慰受傷的心靈,有時演員也會用流行歌曲跳痛心情,如感冒了鼻涕很稠,就說:「我很醜,但我很溫柔」,或:「心情親像風咧吹」。總之這齣專屬青春的成年禮讚,果然很現代很年輕,使現代劇場在傳統中求變化的努力不僅成功,而且值得肯定。

《少年蒙太奇》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5/08/15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少年少女們,用真實的故事輕敲觀眾心房。他們用微笑、或自我解嘲、或將眼光投射在「當下」的樂觀,用劇場豐富的語言,把心底的恐懼具像地肢體舞台化。 (羅家玉)
8月
31
201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