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詼諧的真實人生《再一次・美麗人生》
5月
10
2017
再一次・美麗人生(唐健哲 攝,沙丁龐客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83次瀏覽
董又琳(社會人士)

故事是從靈堂前一場告別式開始,戲劇表演巧妙地將原是悼念的場合搭配僵化的儀式,結合成一場幽默的演出。法師一舉手一投足一聲令下,生者隨之起舞,展現的是我們對靈的期盼、期盼寧靜、期盼往生者頭七歸來以示不捨,亦或是因為生者失去而自圓其說;他們填滿往生者安心地走的理由,期待達成精神上的無缺憾。

演員們生動活潑地對往生者的畫像自顧自地表達自以為的情感,告解般地訴說過去、寄託感激、牽拖靈異、甚至未雨綢繆地預演將來的告別式。相對於觀眾自身或耳聞的生命經驗,相信或多或少有幾分相似。一場在靈堂前找鑰匙的戲,生者對往生者一如尋常對話的自言自語,轉而拾得鑰匙,又回頭感謝保佑,彷彿死者畫像一夕之間有了超能力,也許可治跌打損傷、協尋失蹤之物;嗯,總要有個理由,告訴我們生者與死者的連結仍在,只是轉化了、可敬畏了。這是舞台上對觀眾的演出、亦是演員與畫像間的獨角戲,劇中之劇很是精彩。

劇場本是虛實交錯、現世與陰間路的交錯更是有趣;若說靈堂裡的儀式是接受失去的緩衝,那麼在面對自己前往陰曹地府之路時,又會是什麼心情呢?陰間的場合,演出人間百態、至少是六個演員的六種姿態。來自陰間的叫號召喚,提供這些即將啟程的「當事人」表達對當前世間情緒的空間。有人走得輕描淡寫、有人走得死纏爛打,想像許多來不及做的事、來不及說的話,期間也帶出一些值得思考的議題:因果報應的價值觀、善與惡的模糊地帶。

一個角色的陰間之路細數其過往、望親愛之人對己的思念能持續,使我想起曹操遺令的分香賣履,細膩地表達掛念使人動容;臨去陰間時幾聲國罵又回到喜劇氛圍。大概就是這種交錯、貫穿全場並帶出情緒的層次感。整理遺物的橋段使我深深感動,小丑的臉上有驚駭、天真、有逗趣的驚奇感、也有溫和的親人之情;跨越時空的輕撫落下幾許回憶的塵埃,在燈光打亮的時刻塵埃散盡又回到現實。更不能少提阿嬤的旅程之美,舞台美極了,燈光、線條美極了,美到我差點忘了欣賞演員逗趣可愛的表演。

末了,我想起劇場的一開始,演員列隊、撐著傘從觀眾群中進入舞台,這本應是場莊嚴肅穆的喪禮,在六個喜劇演員的表演中看到喜、悲良性的交互作用。分離與哀傷的連結被斷開;珍珠噴滿地、蛋殼飛出去的即興演出也許更接近真實人生,是荒謬也豐富詼諧的美麗人生。感謝本劇給我美好的一晚。

《再一次・美麗人生》

演出|沙丁龐客劇團
時間|2017/05/06 19: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袋子掏出的酒紅外套與帽,小丑的手伸進袖裡,扮演記憶裡親人和藹的奶奶,為孫兒拭淚,擁抱在一塊;透過舊物召喚,奶奶真正回來了。對往生者的思念與不捨,就在漫長的日常儀式中逐步洗滌。(涂東寧)
5月
23
2017
喜劇方式探討人生必經的四道習題,來體現「生、老、病、死」的不同面向,最後對於死亡及別離的展現,更是以幽默但不失焦點的呈現如何以微笑來面對離別。(蘇家榆)
5月
10
2017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