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才是數學奇蹟《求證》
5月
28
2012
求證(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1次瀏覽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2/05/18 19:30

地點:台北市立社教館城市舞台

文 爵

求證,是一個數學的名詞,在這一個量化的世代什麼東西都有它的數字、它的價值、它的標籤,一輩子都可以用數字來決定,身高、體重、分數、薪水在這無情的量化下,沒辦法衡定與測量的東西,我想就是愛了吧?

這一個不需要被求證的真理在劇場裡被證明,展現在觀眾眼前,這是我看到的。親情是每一個人必經的課題,小時候忙著叛逆、有點年紀時發現該回報、當要回報要珍惜時發現已經來不及了,死亡就像把利刀,一刀兩斷。

《求證》戲一開始已失去父親的凱特琳思念父親的幻象,給觀眾的震撼一直持續到劇終都還有它的餘勁,失去會不會是也是一種擁有,而當你知道你正在漸漸失去,會不會更珍惜這樣的失去,再去發現你將得到的。凱特琳照顧生病的父親,雖然之間有很多磨擦甚至放棄學業,但換來更有價值的天賦與堅強,一個茁壯與合適的愛是這樣子的。

反觀大女兒克雷兒從小地方就可以看出她對每一件事的占有與控制,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個早晨咖啡,克雷兒問凱特琳要喝怎樣的咖啡,凱特琳回答不要牛奶但克雷兒仍然給她加了牛奶的咖啡,只是凱特琳的答案不是她要的,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在愛別人,她不知道這樣的愛是一種壓迫更是壓力。

而一開始功名沖昏頭沉迷於遺落筆記之間的豪爾,漸漸明白有比這些數字更有意義的東西,那就是真誠的信任。凱特琳對豪爾的信任可以在短短兩句話瓦解,但重建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人與人之間脆弱的關係只要一句話就可以擊碎,不需要求證的事物,才是我們要去追尋的真諦。

整齣戲的氛圍在成熟的演員再配合燈光的渲染,每一幕所呈現的情感都相當的精準,舞台上時光的推進與抽象情緒的抒發拳拳到位,一一擊破觀眾心的堡壘,輕鬆愉快的笑料,沖淡了嚴肅的死別,反而更強化在愛的經營這一部份。經營都需要時間,對父親的愛、豪爾的愛與信任、對姊姊壓迫的爆發、對自己精神的衝擊,凱特琳的心在一個非常疲憊的狀態下完成了一個數學的奇蹟。而在劇場也完成了一個奇蹟。

一檔好看的戲不只是做到精準而已,劇場工作的氛圍是會感染劇場觀眾的,你怎麼樣對待你做的戲,觀眾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戲,綠光劇團是我很喜歡的劇團,還會繼續喜歡下去。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
劇中孩童對「離婚」給予安慰,但對「殺人犯」卻施以排擠,兩者態度形成強大對比,同時也撐開幾個議題:為何有如此不同的態度?為何只用耳朵去認識他人?父母親的罪過,孩子是否該承接?甚至可以延伸討論媒體識讀。
8月
16
2023
我們可以大膽而粗略的畫出這樣的先後邏輯:臺北先仿效歐陸城市舉辦藝穗節,國內的地方政府又意圖複製臺北的經驗而打造自身的版本。
11月
10
2022
歷史已一再告訴我們,科技並非全然中性,終究,技術的發展也會顯明它將帶領人類社會往哪個方向去。而正因如此,線上展演的未來令人期待。因為它尚未被清楚定義,所以我們仍處於混沌之中。(林真宇)
6月
30
2022
若疫情真的給了我們什麼,願是留下了創新的形式、嶄新的作品,刺激我們碎片化的感官,並產生新的悸動和理解。它們,或許會陪同著劫後餘生的人們,在改變了的世界裡,持續緩緩向前。(林真宇)
6月
29
2022
或許這場百年大疫裡產生的創意、科技與應變方式,能帶領我們持續思考演出的包容性 (Inclusivity)、多元性、以及文化近用等問題。可以的話,從中領悟些什麼,且讓科技與人文思考引領我們向前走。(林真宇)
6月
08
2022
瓦旦試圖奠基在真實且當下的觀察之上,持續創生屬於自己的當代語彙。於是乎在瓦旦的作品中,我們似乎無須擔憂文化標籤的問題,剩下的問題只餘創作者的路將走得多遠,並且能走到何方而已。(簡麟懿)
4月
21
2022
除了少量的骨子老戲之外,更多的今人之作是一種現代議題的戲曲化表達,其內在的主題已經與老戲截然不同⋯⋯我並不認為「忠孝節義」的主題在今天已經退出歷史舞台,只是我們需要找到價值本身與今日現實的媒合之處。(王逸如)
3月
0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