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褪盡後依舊深刻雋永《魔幻時空大稻埕》
5月
08
2023
魔幻時空大稻埕(臺灣國樂團提供/攝影劉欣宇)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24次瀏覽

文 尹良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生)

By the wharf of the Tamsui River Unknown coordinates, system encoding...【1】,歷史總是不斷在建構現在與過去的關係,節目一開頭觀眾便猶如乘著時空列車,依附著國樂音符所譜出的座標、由奇幻的新馬戲肢體進行系統的編碼,跟隨著貫穿劇情走向的少女與少年,發展出一場時空交錯的青澀愛戀,故事從年少到成年步入壯年的這段過程,同時意味著帶領觀眾回溯歲月,走訪大稻埕豐富多姿的歷史長廊。

一開場,舞臺猶如在表演者耍弄著水晶球的雙手下得到置換,視覺空間上馬戲表演者的活動範圍明顯受到侷限,舞臺主體大抵被樂場與樂器所覆蓋,但馬戲具彈性又多變的特性,便在此時派上用場,導演利用不同馬戲項目的性質、空間性彌補了主視覺上的單調乏味,同時又能服膺於文本的劇情,例如運用高空綢吊詮釋風月女子的苦戀心境,火紅熾烈的綢緞搭配悲悽的樂曲,演員梅芷菱極具情感的身軀依附在綢緞上並凌駕於空中,隨著底下樂音的高低起伏,肢體在空中展現:或纏繞、或延展、或攀爬、或翻滾的技巧,將女子對於愛戀的執著演繹得十分到味,與此同時,不僅使舞臺空間上得到延展,在情感層面上,更是能察覺演員隨著國樂現場的演奏,讓音樂注入身體裡,進而將情感內化後,使肢體展現上得以獲取最大的擴充。

又如演員楊世豪因場域的限制,整劇大多只能靠側舞臺前方表演著大環,但其在地上滾動的軌跡彷彿透過精密的計算,每個大環空旋、轉動的瞬間都能不偏不倚的找到完美的落腳處,表演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演員從容灑脫的表演特質,其中,令筆者最為之心喜的便是一幕在樂曲演奏完畢的同時,楊世豪恰好演繹完大環的段落,整場空間氛圍霎時凝結,全神貫注地聽著,大環落下地面後聲音餘震的迴盪,其時間點就幾乎與樂曲同時譜下休止符,有力的證明國樂與馬戲,在此時得到有機的結合,又不失了各自的風采,由此可知,整部作品不論是在舞臺的美學、音樂的展現、馬戲表演者的表演質地,都是經過一番精心的雕琢,才能孵化這般魔幻的時空造景。

此次臺灣國樂團與合作社攜手打造《魔幻時空大稻埕》,不僅打破國樂傳統的演出樣貌,選擇注入新馬戲具活力、熱情的特質,而最後到底誰是主?誰是客?似乎也不在那麼重要,因為能感受國樂與馬戲相互依存,選擇彼此相互輝映,共構出動與靜、傳統與當代的視聽交融,在國樂與新馬戲的揉合下,使得大稻埕全盛時期的美麗景象得以搬上舞臺,猶如一部會動的歷史有聲書,伴隨著動人的樂音、敘事的肢體,帶著觀眾觀看過去、現在與未來,如英國評論家約翰・伯格提及:當我們「看著」(see)一片風景時,我們是置身在風景裡。假使我們「看了」(saw)過去的藝術,我們就將置身於歷史中。【2】如今我們是否也都成為了歷史中大稻埕繁華景象裡的一隅?並等待著未來再次被見證呢?


註解

1、影像資料
2、英國藝術評論家

《魔幻時空大稻埕》

演出|臺灣國樂團、合作社
時間|2023/04/2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藉由史料我們可以從郭雪湖的膠彩畫《南街殷賑》、江山樓舊照中猜想大稻埕當時的繁盛,新媒體影像的部分也可以提供輔助說明,但是什麼才能夠引起觀眾對年代久遠的歷史有所共鳴?
3月
23
2023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裕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308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10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