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褪盡後依舊深刻雋永《魔幻時空大稻埕》
5月
08
2023
魔幻時空大稻埕(臺灣國樂團提供/攝影劉欣宇)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28次瀏覽

文 尹良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生)

By the wharf of the Tamsui River Unknown coordinates, system encoding...【1】,歷史總是不斷在建構現在與過去的關係,節目一開頭觀眾便猶如乘著時空列車,依附著國樂音符所譜出的座標、由奇幻的新馬戲肢體進行系統的編碼,跟隨著貫穿劇情走向的少女與少年,發展出一場時空交錯的青澀愛戀,故事從年少到成年步入壯年的這段過程,同時意味著帶領觀眾回溯歲月,走訪大稻埕豐富多姿的歷史長廊。

一開場,舞臺猶如在表演者耍弄著水晶球的雙手下得到置換,視覺空間上馬戲表演者的活動範圍明顯受到侷限,舞臺主體大抵被樂場與樂器所覆蓋,但馬戲具彈性又多變的特性,便在此時派上用場,導演利用不同馬戲項目的性質、空間性彌補了主視覺上的單調乏味,同時又能服膺於文本的劇情,例如運用高空綢吊詮釋風月女子的苦戀心境,火紅熾烈的綢緞搭配悲悽的樂曲,演員梅芷菱極具情感的身軀依附在綢緞上並凌駕於空中,隨著底下樂音的高低起伏,肢體在空中展現:或纏繞、或延展、或攀爬、或翻滾的技巧,將女子對於愛戀的執著演繹得十分到味,與此同時,不僅使舞臺空間上得到延展,在情感層面上,更是能察覺演員隨著國樂現場的演奏,讓音樂注入身體裡,進而將情感內化後,使肢體展現上得以獲取最大的擴充。

又如演員楊世豪因場域的限制,整劇大多只能靠側舞臺前方表演著大環,但其在地上滾動的軌跡彷彿透過精密的計算,每個大環空旋、轉動的瞬間都能不偏不倚的找到完美的落腳處,表演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演員從容灑脫的表演特質,其中,令筆者最為之心喜的便是一幕在樂曲演奏完畢的同時,楊世豪恰好演繹完大環的段落,整場空間氛圍霎時凝結,全神貫注地聽著,大環落下地面後聲音餘震的迴盪,其時間點就幾乎與樂曲同時譜下休止符,有力的證明國樂與馬戲,在此時得到有機的結合,又不失了各自的風采,由此可知,整部作品不論是在舞臺的美學、音樂的展現、馬戲表演者的表演質地,都是經過一番精心的雕琢,才能孵化這般魔幻的時空造景。

此次臺灣國樂團與合作社攜手打造《魔幻時空大稻埕》,不僅打破國樂傳統的演出樣貌,選擇注入新馬戲具活力、熱情的特質,而最後到底誰是主?誰是客?似乎也不在那麼重要,因為能感受國樂與馬戲相互依存,選擇彼此相互輝映,共構出動與靜、傳統與當代的視聽交融,在國樂與新馬戲的揉合下,使得大稻埕全盛時期的美麗景象得以搬上舞臺,猶如一部會動的歷史有聲書,伴隨著動人的樂音、敘事的肢體,帶著觀眾觀看過去、現在與未來,如英國評論家約翰・伯格提及:當我們「看著」(see)一片風景時,我們是置身在風景裡。假使我們「看了」(saw)過去的藝術,我們就將置身於歷史中。【2】如今我們是否也都成為了歷史中大稻埕繁華景象裡的一隅?並等待著未來再次被見證呢?


註解

1、影像資料
2、英國藝術評論家

《魔幻時空大稻埕》

演出|臺灣國樂團、合作社
時間|2023/04/2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藉由史料我們可以從郭雪湖的膠彩畫《南街殷賑》、江山樓舊照中猜想大稻埕當時的繁盛,新媒體影像的部分也可以提供輔助說明,但是什麼才能夠引起觀眾對年代久遠的歷史有所共鳴?
3月
23
2023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
長笛演奏家洪健鈞以此畫為靈感,舉辦了《忘憂宮巡禮》長笛協奏曲音樂會,並使畫中場景,化為真實的聲音體驗,而此場音樂會策劃其獨特之處在於
9月
22
2025
在本文論及的演出中,白濟豪和《無言書》都呈現強烈的儀式性格,而黃葻和金亀伊織更注重在肌理的質感和身體線條的雕塑。相對的,Junkyard Shaman與曾薇熹的音樂之於作品,皆扮演著啟動儀式、調度乩身的腳色。而林子寧和李紀辰則是在具體的描繪對象底下,依附著黃葻的身體敘事開展。
9月
08
2025
在整場演出聲樂家幾乎是無間斷地接續出場,從他們的如同真光般的歌聲、樸質無華的音樂詮釋、充滿戲感與韻律的肢體呈現,和充滿情緒地交替的轉場,使得這整場音樂會的聲聲與步步,都真摯地走在馬勒的音樂哲思之中。
8月
27
2025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