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想像的第三空間《海.天.鳥傳說》
6月
13
2013
海‧天‧鳥傳說(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8次瀏覽
黃微惠(臺南大學戲劇應用與創作研究所)

台南吳園公會堂

“Play”可說是最適合孩子的詞彙了,它有玩耍、遊戲、演奏、戲劇表演和競賽等解釋意涵,這些動詞是孩童經常性的表現,對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甚至組織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力。影響.新劇場所製作的「啾古啾古說故事系列作品」《海.天.鳥傳說》正是一齣發揮“Play”最大意涵的兒童劇。當燈光轉換,四面八方傳來各類栩栩如生的鳥叫聲,四位演員從環型舞台的各個角落,以靈動的鳥類姿態緩緩穿梭在舞台中,喚醒了還未進入狀況的孩子們的專注力,進入“Play”的奇幻旅程。

蛻去鳥兒的羽翼,演員以肢體表現天和地痛苦地緊緊相連,在Tachu鳥的歌聲將天升高後,再以伸張的肢體表達萬物得以伸展,宛如玩一場肢體開發課程;以物件代替真實物品(傘代表船槳/板),以動作聲音表情符號示意(吃便當),利用生活用品製作偶、製造音效,並將物品形狀做聯想(隔熱紅手套聯想母雞),都和孩童的自發性戲劇遊戲無異;照顧西瓜不被猴子偷吃的互動,有如競賽般,激發孩子的鬥志;此外,華麗搶眼的服飾,節奏性強的Tango舞曲與開趴時的歡樂歌舞,更是孩童的最愛,即便故事內容帶有淡淡哀愁,孩童也能理解與接受。

該劇創作理念即說明,兒童劇不是只能搬演善惡二元對立的故事,在鳥兒們唱著傳說故事的當中,有許多可以探討的第三空間。當你在天地之間感到受壓迫、無力伸展的時候,唱首歌吧!音樂可以帶給你無限的力量!天上飛的鳥與地上爬的鼠可以成為朋友,並一起去海上釣魚,但大難臨頭的時候,鳥兒也只能自行飛走,留下沉入海底的鼠,就在這生死之間,老鼠轉化成老鼠魚,快樂地悠遊在海底。貓頭鷹覺得自己長得很醜,只敢在黑夜中露臉,殊不知美醜不在於表象,更不是能否成為朋友的標準,無法面對困住自己的心念,將使他人與自己,在遺憾中度過。Dr. Adam Fraser說:「平衡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第三空間。」心境的正向轉換,能提升我們的生活。

該戲採用環形故事劇場形式,打破觀眾與演員、舞台之間的隔閡;高低有層次的座位,提供給不同需求的觀眾;開場時編導細心的提醒燈光將因換場變暗,讓年紀小的孩童有心理準備;在場邊安排場務人員協助有需要的小觀眾進出劇場;結束後的問卷調查設計有成人版和兒童版,尊重大小觀眾的差異,並讓親子間也有互動時刻。當然也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演員角色轉換時,即便已經隔了另一段故事,可能因為服裝上沒有太大變化,以至於在「猴子偷吃西瓜」的演員進場時,有小觀眾發出疑問:「一個不是天,一個不是地嗎?到底是什麼?」而推箱子入場的時間則過於冗長,引發不耐。兒童觀眾可以接受新奇,跳脫邏輯思考應該也無妨,但貫穿性和連結性不能忽略。

《海.天.鳥傳說》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3/06/02 14:30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每一個小故事都以鳥類為核心,演員透過聲音的模仿、歌唱與舞蹈的表現,企圖帶給台下的大小觀眾,一個獨一無二的觀戲經驗。(蔡明璇)
8月
26
2013
情節跳脫淺顯易懂的直線式劇情,採用哲理、極簡的符號呈現方式為兒童述說故事,在其中留下許多空白,為兒童劇發展另一類想像的可能。(黃奕庭)
6月
11
2013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