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梗娛樂《超即興誘惑再誘惑》
9月
27
2018
超即興誘惑再誘惑(臺北藝穗節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22次瀏覽
羅倩(專案評論人)

新生一號劇團《超即興再誘惑》獲2018臺北藝穗節「喜劇中的喜劇」首獎,藝穗節在今年首度推出「即刻重演」計畫,【1】讓當年度「藝穗看心心」票選得獎作品有立即重演的機會,在一百一十八組作品中,最後五組出線,雖然不太清楚「藝穗看心心」的票選機制為何,合理推測應該是由觀眾票選與看戲大隊評論票選組成,實為不錯的形式,至少在各個週末目不暇給的藝術節與作品中,讓優秀的創作團隊有機會在臺北藝穗節脫穎而出,擴大展演的口碑效應。

開演前半小時開放觀眾進場,舞台上簡單的一排椅子,共有五位表演者與一位即興鋼琴手。總監/製作人張世暘以悅耳的聲音開場,穿著西裝的表演者們逐一登台。放眼望去,觀眾年齡層從國小、大學生到青壯年皆有,一半的觀眾是第一次看即興演出,也感覺出不少喜愛劇團表演形式的觀眾群,觀眾和表演者很快就建立起「互動遊戲」的參與方式,劇團把每個小演出段落以「遊戲」稱呼,共有十段順序如下:只能問問題(4 ')、超級換換換(6 ')、超級劇本(9 ')、兩句剛剛好(5 ')、超級音效(8 ')、Freeze(8 ')、超級導演(9 ')、談情說愛(14')、超級金曲(9 ')、天外飛來一句(8 '),過程中想知道段落被唱名演出的表演者是哪一位,也可參考手上的觀眾問卷。

新生一號劇團的即興演出打造了一個愉快的情境與互動空間,娛樂性十足,十個段落時間與節奏控制得宜,每段遊戲的最大特點是必須預先藏梗,再設定條件與限制,表演者隨機應對。如第一段「只能問問題」每一句都以問句回應,不容易所以會出槌,再替換表演者上場對話。或是第四段遊戲「兩句剛剛好」三位表演者,一位自由發揮,另兩位則限定台詞,只能說被給予的字詞。【2】每個短情境以實況演出,情境或角色設定可由現場觀眾決定,考驗表演者的臨場反應。

但情境也不能太抽象,演出內容必須是大眾可以理解(且合理)的範疇,尤其當觀眾年齡層級距廣的時候。因此,一個家庭或一對情侶的基本設定是由一男一女的異性戀組成,非常政治正確。當天表演者採納的情境如:職場中的老闆與員工、車禍、海嘯、建築工人、拍電影、情侶、電台播歌、宣教士、腳踏車被偷、父女對話等等。情境會建立在一般現實基礎上,透過遊戲設定與限制,在對話中產生的笑料。如「超級金曲」中觀眾提出人物設定為宣教士,情境是「我的腳踏車不見了」,把遺失物唱入歌曲,以不同風格R&B和嘻哈曲風演唱而產生出可理解的歡笑,表演者需要不停的給予即興以延續情節,和聽即興演奏的感覺很像吧。在表演者回應拋接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機智妙語,觀眾共享笑鬧歡快的時光。

在最後一個遊戲「天外飛來一句」中,回收了一開始發給觀眾寫一個字或一句話的卡片,雖然寫的沒有被抽到,也可能是太難加入對話而被捨棄,【3】也不禁想每個段落是否有套招或重複一定模式的可能(基於看不到排練與構思遊戲的過程是如何形成,也是第一次看喜劇即興),但也別如此追根究底,觀眾能感覺到歡笑才是最大的考驗。在這點上,新生一號劇團演出互動與效果是成功的。

註釋

1、「為鼓勵優質新生作品,用這個盛夏迸發的生猛創意和精彩演出回饋所有藝穗戲迷,藝穗節今年首度推出【即★刻★重★演】計劃,2018年9月20日至23日,5檔獲得「藝穗亮心心」獎項的作品,在藝穗節後進入水源劇場登台重生!讓新生藝術家們的創意鮮活上桌,即刻重現眾人眼前。」演出訊息來自臺北藝穗節官網。網址:https://www.fringefestival.taipei/EventFolder.aspx?ID=76,檢索日期:2018/09/21。

2、兩位表演者的固定台詞:「那我呢?」與「我就在你後面。」及「交給我。」與「它一直這麼大嗎?」

3、開場前工作人員詢問:請幫我們在卡片上寫一句話或是一個字,待會演出時會派上用場。我遞出的卡片寫著:布希亞在7-11遇見買宵夜的德勒茲。

《超即興誘惑再誘惑》

演出|新生一號劇團
時間|2018/09/20 20:00
地點|臺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
儘管「切割」、「破裂」、「凝聚」、「碾碎」各有不同狀態的張力,「警察」都像一個冷冰冰的句點,截斷了任何可觸發的想像;要如何想像警察?
7月
20
2023
聽他們勤務中削薄的個體性,如何在長跑中一點一點拾回⋯⋯;於此導演竟類比於編舞,其中技術性皆令身體柔順於「他者」的框架,陌異的生命經驗被帶回排練場,練習想像成為「他者」。
7月
19
2023
短短8分鐘展演,對滿身是傷的主體來說,似乎蔚為在土地.河海釋放與淨化的儀式;對想傳承母體文化、追求藝文職涯之人來說,又有怎樣的意涵呢?將開演之際,看著節目單以特殊字體強調「有與廣泛的社會聯結在一起嗎?」以及「這是『表現』的藝術」,讓人不禁戴上了這樣一副眼鏡,進到演出場域中。
7月
13
2023
當眾人於海風中共掀、共摺一塊帆布,遠遠看去也宛如「造浪」。當帆布對摺、平放在地,似乎又慢慢從「浪」轉變成通往未來的「路」。
7月
13
2023
實際的成果也超乎預期,並不只僅止於聲響實驗的範疇,而是結合了人聲、電子音樂、身體展演、光線投影等多種表現形式,並透過這些形式,探討聲音的符號特性、現代科技的危害與轉折、技術與人類存有的關聯等嚴肅議題。從每個手法與操作中,都能發現她豐富且生動的思考。
7月
05
2023
本屆新人新視野是由三個獨立小品集結而成的一場匯演,分別是楊世豪《After》、張雅媛《喂!你好⋯⋯我叫高敏》,以及戴啟倫的《大解脫者》,以自己做圓心,藉由創作,照見自己所處的世界。
6月
29
2023
什麼是劇場的魅力?《有影無》就是很好的示範。不是文本精彩,不是台詞優美到說進觀眾心坎,也不是演員努力扮演入戲於角色中,而是劇場獨有的現場性。
6月
26
2023
「新人新視野」不僅只是一個發掘、培養年輕創作者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新世代創作者對這個世界的觀察,如何反映出當代社會的各個面向,為身處喧囂混亂的我,提示值得認真思考的現象或議題⋯⋯
6月
19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