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日,由王蔚、樊慰慈、劉樂、宋心馨等箏樂家所主辦的「競箏2」,來自兩岸不同地區的演奏家,由不同表現手法與音樂詮釋表現出思想上差異性的衝擊,帶來聽眾聆聽曲目織體與聲響上的多元風格與想像的可能性。
演奏曲目包含浙江箏派經典名曲,由《月兒高》、《桂枝香》、《解三配》等組成,由王蔚、劉樂即興編配而成《月兒高》,以及描繪中國北方蒙古人利用海青追逐天鵝的情景《海青拿鶴》;創作或改編則有陳哲創作《蒼歌引》以「小三度+大二度」為基本音樂素材,力求根植中國傳統音樂語言,曲體則採用中國傳統特有的段落性展開的基本架構;劉樂以運用流行音樂和聲編配的《戀春風》、以及京劇音樂素材為動機發展的《今夕》,希望透過熟悉的旋律來傳遞當代人忽略生活樸素與細微的美好,喚起聽者對生活、往昔、未來的思考與感悟;趙登山《鐵馬吟》以「山峰悄上白玉階,古墻探出菩提葉,蓮花座前香火幽,鐵馬輕聲喚明月」為意所作;樊慰慈《眼神》以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的調式和節奏為素材,並搭配七聲弦制箏以豐富音值特色,表現力則集中在音樂層次及節拍變化的掌握,《阿拉貝斯克》以中東音樂情調為動機,並利用阿拉伯音階來豐富全曲音樂色彩,《瀟湘水雲》則根植明代《神秘琴譜》古琴曲改編,並採取富有古琴音色的吟揉、泛音、大跳音程等音色變化體現箏樂表現力;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新秀王劉鈺涵創作箏二重奏《影》。
由曲目亦可看出箏樂藝術在當代呈現出多元並茂的現象,作曲家與演奏者因專業背景與歷程,呈現出對樂曲不同的思維與詮釋,劉樂與宋心馨身上所看到,除透過純熟的演奏技巧,代表來自當代新生代作曲家與演奏家的能量以及對於自身文化的堅持與追尋,演奏風格與詮釋多以傳統與民族音樂為基調,以音樂自身的音色、張力、織體來詮釋某種心境與意象,並表現其所引以為傲的民族情操與獨具個人色彩的特色。而從樊慰慈作品看出另一視角,作品以西班牙調式以及中東音樂作為調性色彩,揮別固有傳統調性的規範,從《眼神》、《瀟湘水雲》傳達出作曲家企圖開發箏樂音色的潛能,並締造聽覺上新的聲響與特質,音樂的織體與結構,蘊含創新與實驗精神,體現台灣現代音樂作品的特質之一即主要體現外在輪廓如何被編織,不著墨於抒發情操,而是反動傳統又根於傳統的內涵精神所在,對於當代箏樂更多革新的面貌,其中蘊含更深層的哲思與自我反思。
當代創作箏曲在音值、音域、音色都有所變革,在此場音樂中,包括濃厚民族音樂樂色彩外,音樂的新素材、內容與形式,湧現非調的、即興的、實驗的、多元的、多元文化的理念,反映當代社會自主意識形態的提升以及多元文化的環境氛圍,並透過交流與衝撞過程,重新反映自身文化的影像與本質的體現。
《競箏/貳:箏樂演奏會》
演出|箏藝之研、小巨人絲竹樂團
時間|2014/12/03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