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音樂劇場《時先生與他的情人》
12月
01
2015
時先生與他的情人(小城實驗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1次瀏覽
林乃文(特約評論人)

——國家,什麼時候成為了我們的慾望?

台北城市空間,澳門來的劇團,發生在北京的故事,用普通話和中文字幕,一架鋼琴及一台敲擊樂琴和兩名男演員,猶如室內樂共同訴說的音樂劇場。形式如其內容般擁有多種類型,可又不等於任何一種類型;觀眾因此無法輕易決定框架,不斷調整閱聽焦點的過程,好像也走了一場75分鐘與創作者亦步亦趨的探戈,是一個迷人的觀演經驗。

非典型表演空間,尺寸是小劇場,演員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牽動著觀眾的呼吸那種。兩台琴就佔去後面半台空間,編制雖然簡單,但聽覺的豐富性有如一場音樂會,絕非為劇情配樂或歌曲伴奏的配角;由作曲家、音樂總監兼鋼琴演奏楊光奇親自坐鎮現場。

故事脫胎自上世紀末黃哲倫的劇作《蝴蝶君》(M Butterfly),後者又假借上世紀初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歌劇《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從異國癡情苦戀轉喻為同性戀故事,這一版又能翻轉出何新意?誠如編劇黃庭熾自陳:「洩密、叛國、文化差異、性別錯認……看來他(黃哲倫)已經說得夠好了,我們還有什麼不滿呢?」【1】。此版溯其原型人物——法國駐華外交官布林西科和京劇演員時佩璞(劇名由他而來);無意延衍更多故事細節另組完整故事,全劇就像兩人的呈堂證供,做七場有關扮演、謊言、幻覺(包括愛的幻覺、國家的幻覺、性別的幻覺)、徒勞等深層意涵的辯證。

辯證性的台詞猶如話劇,毫無遷就一般音樂劇偏向抒情詠嘆、講究押韻的歌詞寫法(幸好有字幕作為輔助)。演員也沒有依循音樂調性表現某種設定的聲音質感,而完全從角色出發:飾演時先生的鄭君熾,因身為京劇乾旦,遂挪借類似戲曲發聲方式,無論說話或唱曲,聲調悠緩陰柔,風情款款。飾演布林西科的黃栢豪,發聲方式游移於聲樂、音樂劇與流行歌曲之間,較為粗放,與其角色形象——從小夢想與一漂亮女孩結婚的男同性戀——也匹配得過。結婚二十年而渾然無覺枕邊人為男兒身的奇詭,是社會新聞的焦點,也成了戲劇家的書寫重心。因這錯認正足以象徵情慾、夢想、性別、國家、自我認同的虛妄性,每每以內心的渴望代位現實。如今編劇又新抹上一層漆——表演藝術的虛妄。時佩璞之所以能完美地演繹女人,正因為有布林西科這個完美的舞台。這種對表演自身的辯證,使得近在眼前的演員獨白顯得真偽沒辯。當他們扮演舊故事裡的角色時同時亦辯證著身於今天的自己;並且映射出現代人的處境——人人透過扮演,窺見自我的幻影。

自始懸掛於衣架的青衣繡服,成為時先生與他的情人心中共同締結的完美幻影的象徵。這齣有音樂但不是音樂劇、有劇情但不是情節劇的戲,聰明地定位為「音樂劇場」,是齣音樂與劇場分庭抗禮的戲。據說邀請編劇寫劇本時,亦完全不要求編劇考量音樂,如此更像把「文本」原原本本搬上舞台,「不入口即化」反成特色。這種各自為主體的跨界性,有點像室內樂的概念,音樂、文本、表演者、場面調度(應歸功於導演譚智泉),四種創作各自獨立又達成和諧。

這或許正是這戲「非典型」的由來。澳門如同台灣處於中國邊緣、經歷過漫長殖民歷史、也面對新世紀自我認同的問題。這部戲給我的感動來自一種對「實驗」的不貪功,對「美學」的不躁進,從現有而熟悉的藝術「典型」,一點一點地錯位開來、脫離窠臼、延展潛力、探掘深度,因此累積自己的風格。從2013年試演至今,雖在不同的華文城市巡演,但沒有追求規模的長大,反因主創者一再聚首而精進創作(劇本已經到第四版)。看似溫文優雅,卻自有一股敢於做夢的銳意。

註釋

1、見節目單。

《時先生與他的情人》

演出|小城實驗劇團
時間|2015/11/22 19:30
地點|Boven雜誌圖書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文字中大量而不押聲韻的直白唸唱,跳脫一般音樂劇的書寫邏輯,將劇本台詞直接韻律化,是文本創作黃庭熾的實驗,確可見其仍在實驗中的未完成感,只能期待未來。音樂表現,則令人驚艷。(黃佩蔚)
11月
25
2015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