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um(a)創傷與夢》:在樂音中持續成長的認知與期許
3月
11
2024
traum(a)創傷與夢(Legato樂聚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05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人生,無疑是從過去到現在,經歷不斷跌倒與爬起的漫長計畫,而在過程中不斷反芻、灌注精神而成的藝術作品,即是這嚴厲考驗中孕育出的心血結晶。不論是獨奏、合奏,《traum(a)創傷與夢》擇五位作曲家作品鋪敘而成,隨著時間流逝,在嗅聞曲目獨特個性的同時,也揮發出屬於長笛家呂承祐與鋼琴家王一心倆人在舞台中成熟的合作氛圍。

齊賓(Vladimir Tsybin)《行板給長笛與鋼琴》(Andante for Flute and Piano)為整場音樂會開啟純真幻想的基調。雖在舞台上金光閃閃,長笛在樂器分類中實屬木管家族一員,既有溫潤音色,又有明亮寬廣特質。為與此同行,王一心如揉捏黏土般多使用平坦的指腹演奏,手臂的自然擺動渲染了泛音的尾巴,綿延聲響搭建了音與音之間的橋樑,既能在一氣呵成的管樂中靈活穿梭,又能在間奏時從容表現鋼琴質樸的一面。齊賓《塔朗泰拉舞曲給長笛與鋼琴》(Tarantella for Flute and Piano)則似繽紛有活力的柑橘果香,當樂段起伏適逢高潮、鋼琴聲部出現重複敲擊的和弦時,王一心便將重複音彈進同樣的和聲顏色之中,並且持續追蹤長笛擴張的樂句與氣息起伏,適切的給予退讓或支持,不僅能讓呂承祐安心地吹奏奔放自由的音符,也讓彼此疊加的聲響薄透輕盈,光透舞台四面八方。

兩人合作上的從容自信,讓人深感舒適愉悅。這使得觀眾在接下來長笛獨奏之費尼豪(Brian Ferneyhough)《卡珊德拉夢之曲》(Cassandra's Dream Song)體會到什麼是嗆辣的反差。這首新繁複風格的樂曲,使獨奏家埋首於樂譜,如火如荼地跟作曲家進行跨時空對談,但無法理出頭緒的觀眾,礙於困在座位上無法逃脫,產生無法「讀懂」任何語彙的急躁:孩子扭頭窸窣、大人拾起手機。而普里米亞尼(Leanna Primiani)《未決,給短笛/長笛與電聲》(Uncertain for Piccolo/Flute and Elextronics )更是另一挑戰,相比齊賓《第一號音樂會快板》(Concert Allegro No. 1)有夥伴加持,句法銜接清晰、整體融洽合一的表現,《未決》預錄好的電子音樂隨著秒數播放,有別於真實樂器的互動,長笛家追趕拍點的吹奏不如先前悠閒,加上擴大機出來的聲響乾扁,長笛音色受之影響也漸漸少了靈活的光輝,顯得有些落寞。


traum(a)創傷與夢(Legato樂聚提供)

這兩首獨奏作品穿插其他合奏的曲目安排,無疑帶給聽眾經歷了超現實的聆賞刺激。看到鋼琴家再度邁上舞台,底下的掌聲總是特別飽滿,我想對樂曲分析透徹、清楚自己在無數首樂曲分秒角色定位的兩位音樂家來說,樂器間相互牽引、應答的魅力實在太大了!當王一心專心致力於前奏時,呂承祐便面朝鋼琴,靜靜等待、汲取並調整自己的呼吸是否順應著鋼琴家的情緒。黃乾育《往事.餘暉》一曲,蟄伏在呂承祐中音長笛下的甜美旋律,王一心彷彿化成擁有四個聲部的混聲合唱團,尤其在節奏密度高的分解和弦中,特別加重指力在低音級進音程的段落,達到推動音樂前進的效果。如此澎湃激昂的樂段,令人想起某刻咬緊牙關,費盡心力自深谷爬起,勇敢向前奔跑的場景——雖非苦盡甘來,卻也變得更加成熟了一些。

音樂會以普羅科菲夫(Sergei Prokofiev)《D大調長笛奏鳴曲,作品94》(Flute Sonata , Op. 94)收尾,恬淡的演奏勾勒出木質調溫暖沉穩的氛圍,第四樂章更為整個旅程劃下閃亮諧趣的句點。《traum(a)創傷與夢》不僅呈現呂承祐對樂曲之間細膩編排的心思,與王一心相互扶持、交融的音色,也流露兩人對音樂的共同認知及對聲響的豐饒期許,如一支調香完整的香水,前中後韻獨到層次,令人回味無窮。

《traum(a)創傷與夢──2024呂承祐長笛獨奏會》

演出|長笛:呂承祐、鋼琴:王一心
時間|2024/02/24 14:30
地點|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