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喜劇,背後的焦慮-狂野男孩3《Dream擊吧!憨人》
3月
24
2023
Dream擊吧!憨人(暴羅WALK提供/攝影八夕楊攝影工作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3次瀏覽

文 戴宇恆(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以前的我,在悲劇與喜劇之間總會選擇悲劇。可能是某種八年級生的焦慮,離開學院進入社會後,大至家國,小至工作,我們站著的位置實屬尷尬,是對存在的焦慮。於我來說,生存一面是生活,另一面便是自我實現,兩面之間許是中空、斷裂;許是質疑、迷茫填塞其中——或許,正是這樣的焦慮促使我喜愛悲劇勝於喜劇。 但現在,喜劇追趕而至,其與悲劇已然在我心中各佔著一畝田地。《Dream擊吧!憨人》正是這樣一矢中的的作品,暴羅walk以日式漫才之姿,不只是為了共同在場歡笑,我看見的,是一個世代的集體焦慮正在被敲響。


異世界・夢想崩壞・選擇

《Dream擊吧!憨人》共分為三段,段子間穿插著兩個搞笑企劃,最後以晚安曲作結,穿插於段子間的搞笑企劃可以視為與觀眾互動的即興演出,作為正式段子間緩解氛圍之用,故下文便不對兩個企劃多做討論。第一個段落以日本「異世界」類型小說、動漫為題材;第二個段落則圍繞著小羅想成為電影演員的夢想;第三個段落則回到自我與內心之聲的兩難對話。 

第一個段子雖然挪用了日本動漫文化中的英雄觀,但意卻不在造英雄,而是讓英雄的便宜行事被觀眾看見,呈現了比異世界作品更無厘頭以及誇張的劇情走向,諷刺著異世界的不合理,但同時也指涉著——即便不合理,世界的某些角落仍有著一些人,嚮往著轉生到異世界;第二個段子描寫了戲劇系畢業的小羅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一次荒腔走板的徵選令夢想逐漸崩壞,極盡政治不正確的說詞及流程令人爆笑,但演員的表演瘋癲之餘,不經也令人感嘆著現世的殘酷;最後一個段落原擔任吐槽的小羅與裝傻的暴牙角色互換,藉著小羅通靈的能力,召喚了暴牙的「心聲」,不斷地提醒暴牙不要見一個愛一個,要專情,在這樣的往來中,才發現暴牙起了不再作漫才的念頭,兩難選擇再度降臨。

不知是有意或無意,《Dream擊吧!憨人》的段子安排竟如此巧合地回扣著「存在」的急迫性。


Dream擊吧!憨人(暴羅WALK提供/攝影八夕楊攝影工作室)


焦慮世代,何處轉生?

人該如何證明自己「存在」?換句話說,也就是人存在這個世界上,究竟要追求什麼?財富、名聲可能會是許多人的答案,畢竟功成名就還是多數決世界的普世價值。泰瑞・伊格頓在《生命的意義是爵士樂團》一書中,不斷地以各方觀點來回推敲生命的意義為何?最後也只能是「無法發現共同意義」,振奮人心卻也令人憂心作結。於是,人對於「存在」的認知或許並沒有一個最終標的,各式各色皆可存在,但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焦慮何來?當然,焦慮的生成絕非單線產製,是一張錯綜交疊的網絡(政治氛圍、國族意識、經濟體、民族性、性別...),甚至有時難以掌握是哪條生產線製造而出,倘若暫且擱置這樣建構複雜的場域、體制,回到與自身緊密關聯的問題,那便是生活以及自我實現。

而這樣最低限度、關乎個人的焦慮便足以令人遁入異世界。八零與九零年代後出生的嬰兒,現在已是青壯年,可以是臺灣社會的主幹,在看似最多元開放、解構意圖強烈的現在,卻也可以是最失落的人群。普遍低薪難以負荷「自我實現」的妄想(當然,有些自我實現不需要錢),資本主義的巨輪總是無情碾過沒有資本的人。轉生到異世界會是解方嗎?我想不是,但不斷地在夢想中崩壞,又不斷地自言自語也無法戰勝金錢世界的現實問題。

   

巨人的顯影

文至此, 明明是一齣喜劇,寫著寫著好像要成為悲劇。其實不然,《Dream擊吧!憨人》的確是一齣相當成功的漫才喜劇。兩位表演者藉著一種矮化自身的方法,使自己成為觀眾的慾望客體,在裝傻與吐槽之間,被觀眾盡情嘲笑、隨意凝視,貶低的主體操縱著冒犯的言語,不合「禮」的身體,是一種抗爭的姿態,吐槽的人給予界線,裝傻的人不斷在危險邊緣來回試探,試著站穩腳步,試著於進退之間摸索多種可能(表演的抑或現實的)。若說要在漫才中尋求現實問題的解方,或許過於牽強,但不可否認的是一種強大的、獨特的生命力正在這樣的狀態中茁壯,正因如此,即便尚未有解亦無處轉生,希望與氣力仍在。

這樣的世代,好像將被近火吞噬,可離火越近,在其身後所顯現的巨人之影愈大。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暴羅Walk般以笑為進,但《Dream擊吧!憨人》在誠懇地面對自己的同時,確實展現了一個世代面對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這樣的世代,並不是一灘爛泥,只是一群喊著想被包養的同時,用力想著怎麼活下去的人。


註釋

1、從2020年開始,NETFLIX上陸續出現了「異世界」題材的同名小說動畫,引起了一股浪潮。異世界題材的作品劇情與格式大多雷同,基本上都是主角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某項意外死亡後,轉生至擁有劍與魔法的世界中,因為保有原初的記憶與技能(或轉生後得到強大技能),故而在奇幻世界中順風順水,換句話說就是主角光環十分強大。


《Dream擊吧!憨人》

演出|暴羅walk
時間|2023/03/17 19:30
地點|Seety新城視展演空間(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三段190號B1-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同時,也得留意模式化,地方意識作品似乎有採取同一套路演出的情況,雖能遙呼鄉土情懷、既討喜又熱鬧,卻不免好奇:還能有什麼樣的演出方式呢?
5月
24
2023
在本屆的三個作品中,看到內斂、看到驚喜、也看到更多值得修正的空間,那些嘗試為新人們打開的視野,也打開了當代觀眾的期待。
5月
24
2023
行為藝術家演出時,將自身設限在舞台上,就像是從事件現場被流放於劇場的自囚者,透過對自我的撻伐、個體的被凝視,勾勒出對社會議題的情境觀點,並生產出身體奇觀化的想像,如果說劇場是一個完善與美觀的藝術殿堂,我想行為創作者們,正是想讓載滿奇裝異服、肢體畸形者的瘋人船,重新返航停泊的人。
5月
05
2023
當舞作已經被影像化的同時,什麼是仍舊可見什麼又消失不見⋯⋯行經至此我們討論的對象還會是舞蹈本身嗎?
4月
17
2023
就觀看方式而言,令筆者感到有趣的便是,表演者必須因應固有場域的限制,規劃表演動線及思量每一場的走位及轉場⋯⋯
4月
17
2023
《巴黎舞會》不再如以往的虛擬實境節目般,穿戴裝備的體驗者總是較為孤立自我且自外於他人的情況,是一個將現場表演與最先進科技結合的節目。
3月
28
2023
林智偉表示:「戲曲學院是臺灣唯一傳授專業馬戲的學校,也是FOCA多數團員們的母校,我也希望能讓學生們在第一線感受到國際性藝術節的實體運作與流程。」FOCA的行動在那些長久看到了問題卻沒有人提出改變的事件上,確切的開創亮眼成績。
3月
27
2023
如果我們把每一個定點舞台都想成一個小圓球,它們通通被擺在一塊大草原上,小圓球到小圓球之間肯定是有間隙的,不過在 FOCASA園區裡,聲響雖然隱形,卻很完美地扮演了小圓球的延伸體,像是從圓球的核心吹出泡泡,而每個泡泡的泡泡壁,恰如其份地輕碰在一起:不至於漲破,亦沒有分離。
3月
27
2023
以水交社文化園區旁大草地作為FOCASA的場地,一方面有助於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專心經營所屬的規劃空間,發展為長期的推廣活動。但是另一方面來說,捨棄城市街頭的公共空間,另行單獨劃立的馬戲園區,固然方便規範入場觀眾付費參與,卻也很明確的將這個空間定位為節慶娛樂的空間,難以擾動既有城市空間屬性,也讓在此演出的馬戲表演失卻了街頭馬戲翻轉城市空間屬性更大的潛能。(就這一點而言,其與也含括許多馬戲與雜技表演的臺南街頭藝術節恰成對比)
3月
27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