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眼說故事《萬能的便當盒》
2月
26
2016
萬能的便當盒(四喜坊劇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60次瀏覽
李美芳(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用學系研究生)

「不可兒戲」的觀念,已是劇場人創作兒童戲劇時心中的圭臬,所以這些年來台灣兒童劇團普遍地往華麗歌舞劇的方向發展,舞台上的魔幻燈光秀、大量的投影,甚至是誇張尺寸的戲偶或道具比比皆是。在這目眩視覺饗宴的背後,筆者在劇場內觀察到孩童的反應是:當歌舞和投影暫歇,演員開口說台詞時,孩子們開始在座位上扭動小小的身軀,傳達出心中的躁動。或許如同一般的解釋:孩子的專注時間本來就短,但是當此種現象在演出過程中不斷出現時,難道原因就只是因為孩子專注的時間本來就短暫?

其實兒童是最專心的族群,當他們被舞台上的演出吸引時,往往聚精會神地進入物我兩忘的情境,但兒童同時也是最「直接反應」的觀眾,只要「戲」不精彩了,他們立刻在座位上發出不耐的訊息。因此為了抓住孩童的目光,往往最便捷的做法就是不斷地填塞笑話、互動、特技等外在的方法來刺激孩童,雖然有「笑果」,但支離破碎、不合邏輯的劇情發展,往往在笑聲過後,換來孩子更多的焦躁不安。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演員,你的專業訓練在哪裡?

筆者提出上述的疑惑,並非責難兒童劇團的苦心創作,只是看到《萬能的便當盒》這齣戲,更加令筆者相信,製作一齣令人回味的兒童戲劇,最重要的核心還是在於「戲」本身。

《萬能的便當盒》是四喜坊劇集延續2014年《阿冬的故事寶盒》的第二部作品,主人翁阿冬於新學期開始要上整天班了,媽媽為了讓阿冬能夠吃到新鮮營養又健康的午餐,每天都會為阿冬準備便當帶到學校,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可是對小朋友來說,新鮮營養又健康很可能是「紅蘿蔔聞起來很臭,花椰菜的味道很奇怪耶!」「吃地瓜會一直放屁,好討厭!」這種以孩子的角度來切入健康飲食的話題,很能引起現場兒童的共鳴。伴隨著劇情的發展,當阿冬因嫌棄媽媽的便當而鬧脾氣,並且不和媽媽說話時,同學羅明歐反問阿冬:那你最戲歡吃媽媽煮的什麼菜?這句話不僅只是台詞,同時也直叩台下小朋友的心房,讓孩子反思自己是否也曾和阿冬一樣讓媽媽傷心了。

劇中安排了一場校外郊遊,地點就設定於高雄市內的景點,讓人驚喜的是舞台背景的投影並不是現場取景的「照片」,而是一幅幅手繪的地景圖,其實手繪的質感更能貼近孩子的心思,讓孩子從現實生活中透過想像與創造,營造出心中的世界,所以筆者在現場觀察到許多孩子,紛紛伸長小手指著螢幕上的地景圖,發出可愛的讚嘆聲。

《萬》劇的歌舞呈現是另一個亮點。導演的場面調度靈活,演員走位時的動線流暢,加入手偶時都仔細安排畫面的構成,形成一幅幅令人賞心悅目的流動畫面,音樂活潑且節奏自由,擺脫兒童劇歌曲的呆板和重覆性,歌詞用語淺顯又緊扣劇情內容。劇中也捨棄了夾雜式語言的刻意笑料,例如阿冬和同學分食薯條時說:薯條只能分兩根,因為分三根就變成半夜了,取成語「三根(更)半夜」為笑點,呈現腦筋急轉彎的童趣。此外演員無論是說、演、歌、舞的精湛表現,都令人印象深刻。

兒童劇確實「不可兒戲」,因為一次美好的劇場經驗就如同一顆種子,未來將帶給孩子的影響是無法估算的,同時美感須來自長時間的培養,不僅只是視覺、聽覺,更重要的從心理油然而生的那份溫暖感動。期許擁有「童心」的劇場工作者,為兒童創作更多美好的戲劇故事。

《萬能的便當盒》

演出|四喜坊劇集
時間|2016/01/24 11:00
地點|高雄市圖書總館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