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兒童藝術節與義大利拉菲爾合作社聯合製作的《拇指小英雄》在今年暑假迎地兩百場演出,總是甫一開賣旋即售罄的小拇指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讓這齣戲跨越兒童戲劇與一般戲劇的分野,成為一部導演姬雅拉・瑰蒂心目中的「讓大人小孩都能深思與沈浸的作品」?
沒有過多花俏繁複的舞台裝置,也沒有眼花繚亂的燈光特效,更沒有絢爛華麗的戲服,全劇十幾位角色(主角小拇指、小拇指六個哥哥、小拇指的父母、吃人妖、妖怪太太、加上中性的旁白),只由一位說故事姊姊扮演,看似樸實無華的七十分鐘,其實蘊含細膩的巧思與精緻的設計。演出絕無冷場的關鍵,除了藍貝芝生動富有感情與戲劇張力的聲音,還有幕後音效演員與音響技術天衣無縫的搭配。
在這個崇拜數位科技的時代,《拇指小英雄》回歸到劇場最初的信念——想像力,這個想像力的建構不只是來自聽覺(大部份對這齣戲的評論重點放在「聽」,例如一進入劇場,門板上畫著一隻耳朵,以及前台人員不斷提醒大小觀眾,要靜下心聆聽),筆者認為,環境的建構亦是一大功臣。這是一個聚焦在森林故事,故觀眾進入如樹洞般的劇場空間,地上踩的是帶著木質味的軟木屑,空氣中嗅著不知名的樹木精油香。觀眾席的設計更是一大特色,觀眾不是排排坐在椅子上,而是「躺」在一張張小床(的確是針對兒童設計的尺寸,而非身高超過一米七的大人)更令人興奮的是可以「鑽」進被子裡,以放鬆的姿態,享受這個有點暗黑的童話故事。
故事中並沒有王子與公主浪漫的相會,大小朋友必須跟著主角小拇指,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以及每個大小朋友都恐懼面對的問題:遺棄。故事裡的小拇指遭遇父母的遺棄,並且面對食人妖的死亡威脅,暴力又帶點血腥的內容,隨著現場音效默契滿分的搭配,觀眾身歷其境,其中一段敘述食人妖舉著燈,查看生人的場景,說故事姊姊突然起身,舉起吊在半空中的一盞燈,照著觀眾席上下舖四處打探,被光照到的小朋友,面露驚喜又一點興奮地驚恐,此刻,觀演關係暫時被打破,觀眾已然進入故事情境中。
一片繪聲繪影中,每每遇到緊張萬分,或是敘述節奏較為零碎的片段,說故事姊姊則會適時跳出來,疏離出故事情境,反問現場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小拇指不害怕嗎?」「你們猜猜看七個兄弟現在人在哪裡?」宛如莎劇《暴風雨》中,波羅士貝羅向女兒米蘭達敘述自身的身世那般,不斷詢問對方是否有注意聽,其實也是不斷提醒觀眾,切勿太入戲或是太出戲,敘述者的操弄語言的魔法,一秒入戲,一秒出戲,觀眾亦隨著說敘述者穿梭現實與虛幻,一切都建築在「想像力」之中。
這是一場看似平淡實則豐富的演出,散場後位小朋友對著他的看戲夥伴說:「剛剛講到好可怕的地方,我一直聞著手上的味道(前台提供木質精油讓小朋友塗抹熏香),就覺得不害怕了!」另一個小朋友對著在劇場外等待的家長說:「我不敢自己睡一張床,我跟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擠在一起」,這些孩子已然跟著小拇指一樣變得勇敢,所謂勇敢並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勇於承認並且願意描述恐懼,並且尋找舒解以及釋放的方法,就如同藍貝芝在節目單上說的「每次演出我都在想自己或許正參與某位小朋友長勇氣的過程」,而大人觀眾如我像個孩子般,也經歷了一場奇幻的冒險之旅,見識到想像力的驚人力量。
《拇指小英雄》
演出|義大利拉斐爾藝術合作社
時間|2017/07/27 14:30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