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眼,貼近想像的起點《拇指小英雄》
8月
03
2017
拇指小英雄(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75次瀏覽
羅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生)

臺北兒童藝術節與義大利拉菲爾合作社聯合製作的《拇指小英雄》在今年暑假迎地兩百場演出,總是甫一開賣旋即售罄的小拇指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讓這齣戲跨越兒童戲劇與一般戲劇的分野,成為一部導演姬雅拉・瑰蒂心目中的「讓大人小孩都能深思與沈浸的作品」?

沒有過多花俏繁複的舞台裝置,也沒有眼花繚亂的燈光特效,更沒有絢爛華麗的戲服,全劇十幾位角色(主角小拇指、小拇指六個哥哥、小拇指的父母、吃人妖、妖怪太太、加上中性的旁白),只由一位說故事姊姊扮演,看似樸實無華的七十分鐘,其實蘊含細膩的巧思與精緻的設計。演出絕無冷場的關鍵,除了藍貝芝生動富有感情與戲劇張力的聲音,還有幕後音效演員與音響技術天衣無縫的搭配。

在這個崇拜數位科技的時代,《拇指小英雄》回歸到劇場最初的信念——想像力,這個想像力的建構不只是來自聽覺(大部份對這齣戲的評論重點放在「聽」,例如一進入劇場,門板上畫著一隻耳朵,以及前台人員不斷提醒大小觀眾,要靜下心聆聽),筆者認為,環境的建構亦是一大功臣。這是一個聚焦在森林故事,故觀眾進入如樹洞般的劇場空間,地上踩的是帶著木質味的軟木屑,空氣中嗅著不知名的樹木精油香。觀眾席的設計更是一大特色,觀眾不是排排坐在椅子上,而是「躺」在一張張小床(的確是針對兒童設計的尺寸,而非身高超過一米七的大人)更令人興奮的是可以「鑽」進被子裡,以放鬆的姿態,享受這個有點暗黑的童話故事。

故事中並沒有王子與公主浪漫的相會,大小朋友必須跟著主角小拇指,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以及每個大小朋友都恐懼面對的問題:遺棄。故事裡的小拇指遭遇父母的遺棄,並且面對食人妖的死亡威脅,暴力又帶點血腥的內容,隨著現場音效默契滿分的搭配,觀眾身歷其境,其中一段敘述食人妖舉著燈,查看生人的場景,說故事姊姊突然起身,舉起吊在半空中的一盞燈,照著觀眾席上下舖四處打探,被光照到的小朋友,面露驚喜又一點興奮地驚恐,此刻,觀演關係暫時被打破,觀眾已然進入故事情境中。

一片繪聲繪影中,每每遇到緊張萬分,或是敘述節奏較為零碎的片段,說故事姊姊則會適時跳出來,疏離出故事情境,反問現場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小拇指不害怕嗎?」「你們猜猜看七個兄弟現在人在哪裡?」宛如莎劇《暴風雨》中,波羅士貝羅向女兒米蘭達敘述自身的身世那般,不斷詢問對方是否有注意聽,其實也是不斷提醒觀眾,切勿太入戲或是太出戲,敘述者的操弄語言的魔法,一秒入戲,一秒出戲,觀眾亦隨著說敘述者穿梭現實與虛幻,一切都建築在「想像力」之中。

這是一場看似平淡實則豐富的演出,散場後位小朋友對著他的看戲夥伴說:「剛剛講到好可怕的地方,我一直聞著手上的味道(前台提供木質精油讓小朋友塗抹熏香),就覺得不害怕了!」另一個小朋友對著在劇場外等待的家長說:「我不敢自己睡一張床,我跟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擠在一起」,這些孩子已然跟著小拇指一樣變得勇敢,所謂勇敢並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勇於承認並且願意描述恐懼,並且尋找舒解以及釋放的方法,就如同藍貝芝在節目單上說的「每次演出我都在想自己或許正參與某位小朋友長勇氣的過程」,而大人觀眾如我像個孩子般,也經歷了一場奇幻的冒險之旅,見識到想像力的驚人力量。

《拇指小英雄》

演出|義大利拉斐爾藝術合作社
時間|2017/07/27 14:30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出後約十分鐘的後臺導覽,一窺這些在房間內聽到的各式聲響是如何製造出來的。進入後台的解說方式一方面讓小朋友明白劇場是如何建構出來的,一方面也打破了對於未知的黑暗空間與故事情境的恐懼。(羅倩)
3月
25
2017
短暫的互動當作情緒繼續堆疊的停損點,小孩不至於過度恐懼而不敢聽下去,一來順利讓故事層次分明、高潮迭起,也達成間離效果,幫助幼小觀眾了解自己此刻是在經歷一個故事,而非發生在生活中。(陳明緯)
3月
22
2017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